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在電力系統中的占比越來越高,逐漸由候補地位向主體地位轉變。2024年,綠電裝機容量增長趨勢仍將延續。
與此同時,我國綠電交易規模持續擴大,主要電力市場均擁有專門的綠電交易平臺。按照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2021年全國綠電省內交易量為6.3億千瓦時,2022年升至227.8億千瓦時,2023年升至537.7億千瓦時,每年至少成倍增長。
在以往的電力市場中,綠電交易以大型企業和外貿企業為主,但近年來入市條件不斷放寬,催動了不同市場主體參與綠電交易的內生動力,中小企業不再只是綠電交易的“旁觀者”。
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
一、參與綠電交易 能收獲什么
各地政府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大力促進省內企業進行綠電消費。2024年1月26日,浙江省電力交易中心頒發《2024年浙江省綠電綠證市場化交易工作細則(試行)》(以下簡稱為《試行》),鼓勵省內分布式光伏發電、分散式風能發電通過“打捆”聚合形式參與綠電交易,提升余電上網價格為業主帶來額外收益,促進新能源投資建設。
浙江分布式資源充足,但由于分布式光伏單個裝機規模小、上網電量難以預測等特點,導致其參與市場化交易難度較大。隨著《試行》等政策的出臺,引導中小企業加入綠電交易市場,將大量散落的分布式新能源納入到綠色電力市場交易中,不但能滿足企業用戶綠色消費的需求,還可以增加綠電收益。
屋頂光伏正源源不斷為企業輸送電力
二、參與綠電交易 收益有多少
以某裝機1MWp的分布式光伏電站為例,該電站平均月發電量8萬kWh,消納率60%,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發電模式,往常所發電量優先供應企業使用,余電并入電網獲得收益,現在這部分余電交由浙達能源進行綠電交易。
按照現狀余電上網電價0.4153元/kWh,余電聚合參與綠電交易的價格0.44元/kWh*來計算,該電站參與綠電聚合交易之后,余電上網年收益同之前相比,可額外增加9000+元,項目運行周期25年,總共收益可增加約23.7萬元**。(注:*此價格為參考批發單價,具體價格由雙方商議決定;**具體項目的實際收益根據最終協商價格計算,該收益僅供參考。)
三、如何參與綠電交易
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業主方只需要準備好相關資質資料,并在每月中下旬提供當月上網電量給浙達能源即可,綠電交易由浙達能源獨立完成,每月的結算環節和之前相同,綠電交易的增值收益由國網匯款至業主賬戶。全流程簡單、無額外手續、參與無風險。
綠電聚合交易全流程圖示
在“雙碳”大背景下,綠色化成為全球產業的新標準,購買并使用綠電是減少碳排放最重要也最直接的方式。作為探索綠色能源領域的先行者,浙達能源的節能減排方案已累計服務8000+用戶,運營管理電量超50億kWh,幫助浙江、江蘇、上海等地提升新能源消納1.2億度電/年,減少碳排放56萬噸/年。
未來,浙達能源將繼續開展綠電聚合交易服務,通過光伏項目統一開發、供需精準匹配,疊加綠電聚合交易模式,幫助企業實現光伏自用率及效益達到最大化,以市場化的方式助力社會形成綠色電力消費的共識,發揮綠電交易在綠色能源生產消費和實現能源轉型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