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新聞聯播報道了湖南電力基于“光明電力大模型”,發布了全國電力領域首個具備可解釋推理決策能力的配電網調度人工智能應用,它不僅標志著電力行業智能化轉型的重要突破,也展現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電力領域的巨大潛力。
央視新聞聯播報道
在新型電力系統背景下,湖南長沙配網調度面臨諸多挑戰,包括配網規模快速增長、拓撲復雜多變、安全可靠性要求提高,以及分布式電源和充電樁的大量接入導致源荷不確定性增強。為應對上述挑戰,長沙公司結合國網公司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的要求,全力攻堅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配網調度負荷轉供場景的應用,為調度員提供最優轉供策略,構建智慧配電網運行管理和調度新模式。浙達能源策劃、設計、開發該系統產品,并聯合浙江大學、南瑞等行業內知名產學研單位,共同打造了AI與機理模型深度融合的配電網智能調度員,同時提升配網運行效率與可靠性。
“光明”電力大模型
12月19日,國家電網正式發布了國內首個千億級多模態電力行業大模型——“光明”電力大模型。該模型融合了氣象、電網等多源數據,能夠實時監測電網運行狀態,并在短時間內生成最優的負荷轉供方案。在2024年迎峰度夏度冬期間,長沙電網面臨負荷陡升和極端天氣的雙重挑戰,“光明”憑借其強大的智能交互和決策推理能力,成功保障了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與傳統人工調度相比,“光明”將單次負荷轉供決策時間從30分鐘縮短至1分鐘,大型保供電方案編制時間從10小時縮短至10分鐘。通過“AI+機理”融合的優化決策模型,“光明”實現了電力調度的智能化和精準化,不僅保留了傳統電力調度的安全可解釋優勢,還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提升了決策的全面性和可靠性。這一創新實踐為電力行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也為其他地區的電網運行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
在國家電網的引領下,浙達能源積極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電力行業的深度應用。作為國內領先的能源物聯網服務運營商,浙達能源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推動電力行業的智能化轉型。其電力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基于DeepSeek、阿里通義千問等業內先進的大模型進行研發,深度融合了網架拓撲、潮流計算和暫穩態建模等電力領域機理知識。目前,正在基于強化學習算法持續增強配網調度大模型的可解釋性推理能力,為電網運行、檢修計劃、故障處置等提供智能輔助決策支撐,實現配電網的精益化管控。
今后,浙達能源將繼續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電網運行、發展規劃、設備運維、客戶服務等領域的深度應用,通過構建智慧“能源大腦”,實現能源流、業務流和數據流的“三流合一”,推動電力行業的高效運行,助力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我們堅信,人工智能大模型不僅將為電力行業帶來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還將為實現國家“雙碳”目標提供有力支持。在智能化轉型的道路上,浙達能源將與各界攜手,共同開啟電力行業的智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