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7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電力負荷管理辦法(2023年版)》和《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2023年版)》。兩份文件中明確了全國各省負荷側響應量的目標,并加入了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新型市場主體,同時從國家層面第一次提出“誰提供、誰獲利,誰受益、誰承擔”的市場化機制。
兩份《管理辦法》中數次提到虛擬電廠建設相關政策:
《電力負荷管理辦法(2023年版)》第三十四條提出,負荷聚合商、虛擬電廠應接入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確保負荷資源的統一管理、統一調控、統一服務。
《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2023年版)》第十七條提出,建立和完善需求側資源與電力運行調節的銜接機制,逐步將需求側資源以虛擬電廠等方式納入電力平衡,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第四十八條提出,加強需求響應、電能替代、節約用電、綠色用電、智能用電、有序用電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和推廣,重點推進虛擬電廠、微電網等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虛擬電廠·蓄勢而起
近年來,隨著高比例新能源的快速發展以及尖高峰時段電力需求的剛性增長,疊加極端天氣多發頻發、企業產能恢復等因素,我國電力平衡面臨的外部環境復雜。同時,智能用電手段不斷豐富、綠色電力交易持續推進,我國的電力需求側管理和負荷管理面臨新的挑戰。
虛擬電廠能使大量、多元、分散的靈活性資源聚合參與系統調節,有效降低系統運行成本,近兩年虛擬電廠運營商、負荷聚合商等新興主體不斷涌現。中央政府、各地方部門也頻頻出臺利好政策,助力構建需求側響應盈利性,電力市場化改革逐步深化,現貨市場、中長期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等模塊逐步完善,虛擬電廠建設駛入“快車道”。
浙達能源·聚力正當時
較此前實施的文件,兩個《管理辦法》著重強調了電力系統需求響應能力建設,將需求側響應納入電力負荷管理中,提出運用價格手段鼓勵需求側資源提供服務,極大地推動了負荷聚合商、負荷運營商、虛擬電廠等資源進入電力市場的進程,也以市場化方式推動電力供需平衡,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
過去的幾年里,浙達能源在全國各地撒下應用落地的種子,圍繞著園區、高耗能企業開展虛擬電廠項目的規劃、建設、運行和交易,助力搭建新型電力系統幫助傳統企業走出能源轉型的“困局”。
浙達能源面向各級負荷管理中心,向負管平臺提供虛擬電廠深度可調節資源模型,結合物聯網技術、需求響應技術、測控采集技術等手段,將企業側工業可調負荷、工商業空調等用電設備可調節負荷接入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進行統一的監測和調節。
浙達能源在具備電力現貨市場及支持虛擬電廠參與市場運營的地區,建設參與電力現貨交易的虛擬電廠,并開展負荷接入、現場核驗、安裝負荷管理裝置,以實現精細化負荷調控為目標,推動負荷管理業務數字化運行,服務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助力能源低碳轉型。
后續隨著電力市場建設日趨完善,虛擬電廠的商業模式將越來越成熟。未來,浙達能源也會在虛擬電廠領域持續聚力,以先進的技術、創新的產品、豐富的項目經驗為電力系統安全、經濟、高效、綠色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浙達能源的虛擬電廠解決方案已在全國廣泛落地,歡迎咨詢。
一圖讀懂兩大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