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工作現代化的要義解讀 □黃文藝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雜志總編輯) “奮力推進政法工作現代化”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政法工作提出的重大原創性命題。政法工作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政法工作現代化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有力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力保障了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 一、堅持以黨的絕對領導為最高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在法治領域,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中國法治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法治的最大區別。黨的絕對領導是政法工作現代化的最高原則和最大優勢。推進政法工作現代化,必須始終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把黨的絕對領導貫徹落實到政法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堅決反對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等錯誤觀念。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根本立場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政法工作的根本宗旨和優良傳統,是政法工作現代化的根本立場和底層邏輯。從民主維度看,人民群眾是政法工作的力量源泉,要把群眾路線貫徹到政法工作全過程,探索一種以人民為主體的政法工作運行模式,讓人民群眾成為政法工作的廣泛參與者。從民意維度看,要堅持人民意志至上,保證立法、執法、司法、糾紛解決等工作充分反映民情、體現民意、集中民智,讓人民群眾成為政法工作的最高決定者。從民權維度看,要堅持以保障人民權利為根本目的,從更廣范圍、更高標準、更強力度依法保障人民權利,讓人民群眾成為政法工作的最大受益者。從民心維度看,要堅持把深入民心、贏得民心作為為努力方向,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政法工作成效的根本評價標準,讓人民群眾成為政法工作的最終評判者。 三、堅持以中華法律文明為文化根脈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政界到學界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態度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不再視為是構建中國現代法治的絆腳石,而是中國現代法治成長的沃土和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第二個結合”,即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推進政法工作現代化,必須堅持扎根中華法律文明傳統,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創造中華法治文明新輝煌,構建人類法治文明新形態。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抓前端、治未病”“完善預防性法律制度”等重要思想,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的預防性治理思想的創新性發展。古代先賢把治病于未病、治亂于未亂當作國家治理的最優策略。《黃帝內經》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道德經》言:“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指出:“古人說:‘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于無事之前。’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我國國情決定了我們不能成為‘訴訟大國’。我國有14億人口,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打官司,那必然不堪重負!要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完善預防性法律制度,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政法實踐中的訴源治理、警源治理、訪源治理,體現了這種預防性治理、源頭性治理的理念。 四、堅持以上下雙向互動為推進路徑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中國的法治化進程,既不是英、美、法等西方國家自下而上的社會演進模式,也不是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國政府自上而下快速推動的模式,而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雙向互動推進的模式。政法工作現代化必須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結合,既要加強政法領域改革的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又要充分調動基層探索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真正讓基層創新潛能充分釋放、讓群眾智慧火花充分迸發。 五、堅持以高遠價值目標為價值追求 中國式現代化提出了比西方式現代化更高遠的價值目標,如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政法工作現代化追求比西方執法司法工作更高遠的價值目標。比如,政法機關所要維護的法律秩序,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穩定的、連續的、可預測的秩序,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社會秩序,即和諧的、團結的、富有活力的秩序。又如,政法機關所要維護的法律正義,不僅僅是通常意義上的程序正義、實體正義,而是一種更高水平的復合型正義,即夠得著、看得見、聽得懂、來得快、能兌現的正義。 六、堅持以現代科技應用為基本動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機關堅持把制度優勢和科技優勢結合起來,加快政法領域現代科技應用,開辟法治建設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法治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互聯網司法、智慧法院、智慧警務、數字檢察等領域已居世界前列水平。政法領域的現代科技應用,具有化不知為可知、化不能為可能、化不行為可行的強大力量,正在開辟萬物皆可連通、萬物皆可共享、萬物皆可復制、萬物皆可監控、萬物皆可計算、萬物皆可智能的未來法治新圖景。現代科技在法治領域的應用,將破解千百年來制約法治理想實現的一系列難題困境。比如,“命案必破”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司法理想,但“命案必破”曾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口號。在科技落后的條件下,片面追求命案必破,容易出現誘供逼供,導致發生冤案錯案。現在,在現代科技賦能下,再加上政法體制優勢,“命案必破”正在成為一個能夠實現的理想。去年公安部介紹,全國現行命案破案率達99%,中國長期處于全球命案發案率最低的國家行列。 七、堅持以提高涉外法治工作能力為緊迫任務 政法機關是涉外法治建設的主力軍和先鋒隊。政法工作現代化最為緊迫的任務之一,是提高依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能力,增強國際法治和安全事務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做到國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安全保護和法治服務就跟進到哪里。要加快推動政法工作力量走出去,加強國際執法司法合作,切實維護中國海外機構、企業和人員的合法權益。要加強涉外司法、仲裁、調解機構建設,提高涉外案件裁判水平,打造一批有國際美譽度和公信力的司法、仲裁、調解機構。要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推薦工作,推舉更多優秀法治人才到國際組織特別是國際仲裁機構、國際司法機構任職,讓國際法治舞臺上有更多中國面孔、中國聲音、中國元素。要更好肩負起國際法治公共產品供給者的重任,積極參與和引領國際規則制定,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構建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國際法治體系。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