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為媒,安全意識入心 ——南平消防創新宣傳點亮閩北文化 近年來,南平市消防救援支隊立足閩北地域文化沃土,用“消防科普+地方文化”的創新路徑,把安全知識裝進非遺、文藝的“殼”里,讓消防宣傳有特色、有溫度、更有傳播力。 松溪縣實驗小學的版畫教室里,六年級學生吳詩琪正專注地在梨木板上雕刻《上陣時刻》。畫面中,消防員逆著濃煙沖鋒的英姿被細膩呈現,消防車云梯的金屬質感在刀鋒下呼之欲出。指導老師葉美琴介紹,自2023年“消防+非遺”項目啟動以來,這樣的創作已成為常態:“孩子們不僅學會了版畫技藝,更在構思中理解了‘隱患險于明火’的深意?!?/p> 作為“中國版畫藝術之鄉”,松溪少兒版畫以獨特的刀法語言重構消防場景。徐若靈的《藍色人城》將火災疏散路線設計成城市脈絡,練思遠的《排憂解難》則刻畫消防員為老人摘除馬蜂窩的暖心瞬間。這些作品不僅斬獲福建省消防主題文創評選一等獎,更在2025年第九屆少兒版畫(東海)展覽中創下15幅作品入選的佳績,成為全國少兒美育與消防安全教育融合的典范。 “每一幅版畫都是流動的安全課堂?!彼上h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介紹,孩子們的作品被制成宣傳冊、明信片,隨著閩北茶葉遠銷海內外。在梅口埠景區,游客們駐足觀賞《滅火英雄》剪紙時,往往會驚喜地發現:逃生通道的標識竟藏在剪紙紋樣的褶皺里。 暮色中的邵武和平古鎮,儺舞《警鐘長鳴》的鼓點驟然響起。戴著青面獠牙面具的舞者,在騰挪跳躍間演示著“三清三關”防火要點——清除陽臺、廚房、樓道的可燃物,關閉燃氣、電源、門窗。“儺舞本就是驅邪納吉的儀式,我們將消防警示融入其中,讓古老儺儀成為現代安全課?!鄙畚涫邢佬麄鲉T的話語,揭開了非遺賦能的密碼。 在松溪縣,有著千年歷史的大腔金線傀儡戲正以獨特的弋陽腔演繹消防知識。木偶“阿福”手持水槍模型,在鑼鼓聲中唱道:“消防檢查要記牢,五查三看不能少。”這種由父子班社傳承的“傀儡擔”藝術,將《消防5+3必查》的口訣編入傳統戲文,讓村民在田間地頭就能接受安全教育。建陽區的建盞傳承人則將窯火溫度控制與電氣設備負荷管理類比,在抖音短視頻中展示“火候失當則盞裂,電流過載則火起”的辯證關系,單條視頻播放量突破百萬。 非遺的魅力不僅在于舞臺。浦城縣剪紙傳承人羅福日將逃生路線設計成鏤空紋樣,指導消防員創作《火場逃生圖》;光澤縣三角戲《電動自行車不要“飛線充電”》用方言俚語唱出安全歌謠,讓三百年老戲種成為街頭巷尾的“安全廣播”。這些創新讓非遺從“博物館里的展品”變為“生活中的警鐘”,在閩北10萬余棟土木結構老厝中織就無形的防火網。 在建甌建州古城,智能消防機器人“延小安”用方言提醒商戶:“厝里電線要套管,明火煮食莫離人?!边@種“科技+民俗”的組合,讓古鎮火災隱患整改率提升42%。而在光澤縣農村,消防宣傳車化身“移動影院”,循環播放方言版《火災警示錄》,同步開展的“護苗行動”已為2600余家商鋪完成安全升級。 從少兒版畫到非遺技藝,從傳統戲曲到智能設備,南平消防的創新實踐得到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肯定。其構建的“一縣兩中心、一鄉鎮一委一隊一站、一村一微站”基層治理體系,將消防宣傳覆蓋率提升至在校群體90%、重點人群100%。正如武夷山景區游客在參與滅火演練后所說:“原來防火知識可以這么有味道——既有茶香,又有墨香,更有家鄉的煙火香?!?/p> 當閩北的山風拂過千年儺面,南平消防正以文化為墨、安全為筆,在閩北大地書寫著新時代的平安畫卷。未來,隨著“消防訓練基地+特勤消防站”項目的推進,這支“火焰藍”隊伍將繼續深耕文化沃土,讓安全理念如九曲溪水般流淌在閩北百姓的血脈里。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