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指出,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什么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體”?什么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用”?“體”和“用”在習近平文化思想中是如何貫通的?這是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必須要搞清楚的問題。 ◆習近平文化思想如何“明體” 我們把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體”概括為三個層次的內容:一是馬克思主義的魂脈;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三是基于魂脈和根脈形成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習近平文化思想如何“明體”? 第一,習近平總書記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的看家本領,強調“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也是領導干部必須普遍掌握的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習近平總書記的“看家本領說”對馬克思主義的原創性貢獻主要體現在這一理論真正實現了“化原理為德性”“化原理為智慧”“化原理為能力”。 第二,習近平總書記從無產階級政黨的初心使命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理解為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一門科學,理解為“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理解為“為人類求解放”的一門科學。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概括是對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原理》所說的“共產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的條件的學說”思想的繼承、豐富和發展。 第三,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實現人民群眾的自由發展和解放,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內容概括為三個方面:自然界的普遍規律、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把握了自然界的規律,就可以從自然中獲取人類所需要的生活資料,擺脫自然的壓迫,實現經濟解放,做自然的主人;把握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就可以擺脫社會對人的奴役和壓迫,實現真正的政治解放,做社會的主人;把握了人類自身及其思維的規律,就可以擺脫人自身對自己的奴役和壓迫,實現思想解放,做人自身的主人。貫穿其中的主線就是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四,習近平總書記把魂脈和根脈緊緊聯系在一起,強調“我們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堅守好這個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理論創新也是為了更好堅守這個魂和根”。 第五,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并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就是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問題導向、系統觀念、胸懷天下。 以上五個方面構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如何“明體”的主要內容。 ◆習近平文化思想如何“達用”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一門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考和研究中國實踐和中國問題的學問和學科,也是一門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考和研究世界實踐和世界問題的學問和學科。這是我們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科性質的基本認識,遵循這一認識我們來看一下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如何“達用”的。 所謂“達用”,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考和研究中國問題和中國實踐,形成了認識中國實踐、解決中國問題的科學解答,這主要體現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考世界問題和世界實踐,形成了認識世界實踐、解決世界問題的科學解答,這主要體現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達用”,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體、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了新時代走什么樣的文化發展道路、建設什么樣的文化強國、如何建設文化強國的問題,解決了如何著力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如何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如何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如何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如何著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如何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等問題。 總之,習近平文化思想從堅守馬克思主義魂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出發,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繪制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也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明體達用”。 ◆習近平文化思想如何實現“體”與“用”的貫通 習近平文化思想既堅守了馬克思主義的魂脈,又堅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既是馬克思主義的,又是當代中國的、二十一世紀世界的,因而實現了“體”與“用”的貫通。這一貫通是通過“守正創新”來實現和完成的。 如何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這是自五四運動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困惑當代學人的世紀難題。毛澤東同志的批判繼承法,為我們指明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方向。馮友蘭先生的抽象繼承法、張岱年先生的綜合創新理論、方克立先生的“馬魂、中體、西用”論都力圖在批判繼承法的基礎上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具體路徑,實現對這一問題的真正解決。然而,無論是馮友蘭先生的抽象繼承法,還是張岱年先生和方克立先生對綜合創新的論述和闡釋,都還停留在理論探討和闡釋的層面,沒有深入到社會生活和實踐的層面,沒有推進到回答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的層面。因此,如何進行綜合創新這一世紀之問,在學術界實際上一直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 習近平文化思想中“體”和“用”的貫通就是通過“守正創新”“及時科學解答時代新課題”來實現和完成的。守正創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創新理念,是馬克思主義開放性和發展性理論品格的思想提升。堅持守正創新是中國共產黨人一百多年來推動實踐發展和文化創新的經驗總結,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品格。守正就是守馬克思主義的正,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正,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創新就是在守正的基礎上,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運用馬中西三種資源所提供的科學原理和思想方法,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認識。 文化能否實現創新的根本和關鍵就在于它是否提供了解決時代問題、完成時代任務的方案,就在于它是否從事中見理,器中見道,從特殊中發現普遍,從個別中提煉一般,從中國問題和中國實踐中概括出中國理論,再用中國理論指導中國實踐。 守正創新,必須立足自己的實際,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提出解決時代問題的因應之道。當代中國的文化創新與發展,必須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聆聽時代聲音,回應時代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黨和國家面臨的重大而緊迫的問題,認真研究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努力揭示我國社會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只有如此,才能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總之,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為當代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為當代中國文化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徑和方法,解決了文化傳承發展的世紀難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作者為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