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雙向交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重大的時代之問需要黨的文化創新理論進行思想啟發和行動引領。 習近平文化思想主題鮮明、體用貫通,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新篇章。其生成脈絡,是自新時代以來,在文化建設中逐步展開、漸次升華;其理論高度,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系實際的鮮明品格和辯證思維的深邃方法;其實踐路徑,是以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使命,以“兩個結合”為路徑,以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關鍵任務,對內堅定文化自信、凝聚社會共識,對外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從此出發,我們應在全面學習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基礎上,立足地域特色,推動具有福建特色的中華文明創新傳播。 文化潤澤萬物,也包容萬物。從最簡潔的內涵——外延二分法出發,應該在文化的內涵層次上,回應文化的時代之問————即面向現代化進程的全面縱深推進,如何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如何賡續中華文脈,同時又能應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鋒?對此,恰恰應辨析傳統文化精粹,接續現代文化華章?;厮輾v史時空,在中華文明的“滿天星斗”中,福建環山沃野、派江吻海,文化類型之多元中外鮮見。在歷史向度上,曇石山遺址位于古老的閩江與大海的交匯之地,先民逐水而居,奠定了福建蔚藍色的海洋文化特性。而后千年之間北方漢人三次大批南渡入閩,中原文化主流傳統于此綿延。自唐以來,八閩之地比屋為儒,科舉破第,閩學獨成一派;在空間向度上,雖位置非東非南,地形有起有伏,但三千多公里的海岸線耕育出侯官文化、閩南文化、媽祖文化,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雄風,八閩先民梯航萬國、鵬程十洲,瓷、絲、茶聞名遐邇;武夷山戴云山在八閩大地的翠綠叢中巍巍佇立,客家文化、閩北文化環抱其中,各類傳統技藝琳瑯滿目。既呈現出與中原主流文化的共性,又彰顯出反哺中原文化的閩越特色和海洋特色,可謂是中華文明“滿天星斗”中的“藍色星辰”。 從文化的外延出發,第三、四次科技革命帶來底層結構變遷,數字時代新的傳播原則正在崛起,我們必須立足當下,重新審視結合福建特色推動中華文明創新傳播中的媒介力量與方法,以人、物、藝為媒介,解道文明,開啟福建講好中國故事的新篇章。 首先,以人為媒,讓個體成為創新傳播的重要節點,借助典型的“人格化傳播”模式,讓八閩人物的學緣和血緣煥發最生動的傳承力量。從學緣群體看,宋代以來閩中理學以晦庵為首,自成一脈,其后擁躉而成學者,不知凡幾;船政學堂走出近代教育、科技、軍事、翻譯等先進人物至今振聾發聵,船政學子嚴復、魏瀚、薩鎮冰、陳季同等人彼時雖居東南一隅,卻如同璀璨的群星,照亮近代中國晦暗的天空。另一方面,從血緣群體看,愛拼敢贏的福建人,“過黑水溝”遠涉重洋,在世界各地繁衍生息,旅居在外的閩籍華人華僑有1580萬人,實在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福建人”。如今,他們依然站在歷史的折頁之中,等待著我們更好地挖掘,主動承接先賢賦予的文脈底氣,面向國際傳播的愿景,利用好華人華僑資源,闡述好福建視角的中國故事。 其次,以物為媒,讓建筑、器物等成為創新傳播的載體、空間和情境,借助建筑、器物的“跨時間性”,讓其自身言說八閩文化的故事,讓前來者體驗時間的沉淀、跨越歷史的連接。如歷經百年的鼓嶺故事,如今借萬國公益社、柯達照相館、加德納展示館、鼓嶺郵局、宜夏別墅等一座座老建筑重煥光彩。三坊七巷、泉州西街、廈門中山路…………諸如此類古樸的福建物質文化載體,今日的煙火仍舊鼎盛,正一并等待我們去梳理、挖掘和闡釋。 再次,以藝為媒,讓文字、聲音、影像和身體的藝術表達成為“閩派”文藝的特色載體,在高度理性化的政治、經濟交流之外,以美的表達突破文化差異,以情的傳遞直擊公眾心靈,以“文化+藝術+技術”的創新融合方式,用好AR、VR、動漫等技術形式和音樂、舞蹈、影視、電子游戲等內容載體,將福建地域文化數字化,讓優秀地域文化借由現代化技術的豐盈傳播形態,讓多彩的文藝精品成為“?!蔽幕M鈧鞑ビ媱潯⑹澜鐙屪嫖幕搲⒔z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等國際傳播品牌的傳播利器。 最后,結合瓷、絲、茶等具有福建特色的專門領域,以體系化的方式,道器相融、由器入道,分層次、成系統地呈現中華文化的創新傳播。如以福建茶的短視頻國際傳播為例,在最外層的自然層面,主要展示茶山、茶樹和茶葉等自然物,強化視聽手段,致力聯結效果;在次外層的人與自然層面,主要展示茶的種植、采摘、制作過程,以人為中介,展示大美福建的自然景色,傳遞實踐層面中華文化的辛勤勞作、求真務實;在次內層的人與人層面,主要展示茶文化中人與人的相連,通過獨具特點的泡茶、飲茶場景,傳遞關系層面中華文化的熱情好客、有情有義;在最內層的內心價值層面,則應借助地域茶、時令茶等茶文化的物質外殼,呈現中華文化順天應物、追求和諧的文化精髓。最終在國際傳播語境中實現受眾可接受的、由器見道、道器相融的中華文明創新傳播。 (作者為福建師范大學教授)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