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歷史的洪流中,有這樣一位老人,他以軍人的堅韌與法律的智慧,在我省行政審判發展之路上留下深刻的印記。劉希星,這位1979年從綠色軍營步入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大門的老兵,懷揣對公平正義的無限渴望,踏入中國政法大學的殿堂,深造歸來之時,他毅然披上法袍,走上莊嚴的審判席。 1998年8月,劉希星為全省稅務局長培訓班授課 從刑二庭的副庭長、庭長,到行政庭的首任領航者,他步履堅定、追光前行。退休后,他未曾卸下對行政審判事業的熱愛與責任,深入鉆研、筆耕不輟,編寫百余件典型案例引領審判前行,成為“民告官”變遷第一線的見證者。一起來聽他的講述。 開疆拓境 艱難中摸索前行 1987年春,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成立行政審判庭,我有幸擔起了首任庭長的重任。那一年,全省三級法院多數建立了行政審判庭,但卻“無案可辦”,甚至找刑事、民事案件來辦。 那時,全國行政審判剛剛起步,“民告官”對于大家來說很稀奇。老百姓存在“三不”:不知可以告、不敢告、不愿告;行政機關存在“三怕”:怕當被告難聽、怕當被告影響行政權威、怕承擔敗訴責任。某地縣長曾提出,縣政府成為被告關系重大,要求法院在立案之前和政府商量,他們同意了再立案,這在當時成為一種無奈卻普遍的現象。 面對重重阻礙,我們迎難而上,把立案難問題作為攻堅的首要課題,深入基層調研,在全省先后匯編76個案例,通過具體案件告訴老百姓可以告官、怎么告官,也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辦事。 我曾做過統計,1987年到1990年9月,全省各級人民法院共受理各類行政案件1015件,為前7年案件數量的14.5倍。為提升辦案水平,我們精選永安、福清以及原廈門市開元區(后被合并成立思明區)三地法院作為試點法院,通過庭審觀摩、案例研討等形式,讓每一場審判都成為法治教育的生動課堂。 1990年10月,《行政訴訟法》實施,全省行政審判工作迎來新發展。行政案件從原先基本上只受理不服行政處罰或處理的一種類型案件,逐漸擴大到受理行政強制措施、侵犯企業經營自主權、不依法頒發或者拖延頒發許可證和執照、不履行法定職責、不依法發給撫恤金、違法要求履行義務,以及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在內的八種類型案件。 隨著行政受案范圍的擴大和法律宣傳貫徹的深入,1990年10月至1995年,全省共受理行政案件3920件,是《行政訴訟法》施行前11年受理的1085件案件的3.6倍。 擔任庭長的近10年間,我帶頭調研、撰寫論文案例60多篇,還帶領全庭人員主編《福建行政審判探索》《福建行政訴訟立案專題指導案例》《福建行政審判參閱案例》等書,幾乎涵蓋所有行政管理領域,有效指導審判實踐,提升了全省行政審判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水平。 經過不懈的努力與探索,我省行政審判工作逐漸嶄露頭角,走在全國前列。我們不僅多次在全國行政審判工作會議上分享寶貴的經驗,更在土地案件審理等專題領域取得顯著成效。這一切的成就,都是對那段艱難歲月最好的詮釋與回報。 案例生輝 法治征途足跡堅實 1995年,我從崗位上退休,但對我來說,這不是事業的終點,相反,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理論研究,對多年來的審判工作經歷、經驗進行思考和總結。 對行政訴訟一并處理民事爭議等一系列實務難題,我深入鉆研、寫成論文。1999年,我在廣西北海舉辦的全國高級法官培訓班上,作為兼職副教授分享我的研究結論,當我的觀點最終被最高人民法院采納,并轉化為司法解釋的那一刻,我倍感振奮,這不僅是對我個人專業水平的肯定,更是對法治進步的一份貢獻。 除了理論研究,我更注重從實踐中提煉經驗。生活中,遇到典型、鮮活的事例,我都會記錄下來,并加以思考。記得有一次,我得知某村一位喪偶的女子因鄉政府拒絕辦理結婚登記而陷入困境,我提議她通過行政訴訟來維護自己的權益。最終,當事人順利辦理結婚登記。事后,我及時整理投稿,該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收錄,影響廣泛。 在擔任《中國審判案例要覽》《人民法院案例選編》通訊編輯的5年間,我先后編寫136篇案例和論文,其中105篇被《人民司法》、最高人民法院有關案例選編等刊物采用。一位來自廣東的群眾因為看到我的文章而找上門,我盡我所能為他提供了幫助。這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真實、具體的案例,往往比任何文件都更具說服力,更能激發人們對法治的信心與希望。 2014年,年近80歲的我有幸參加了中美行政指導性案例研討會。在會上,我分享了一起海事行政案例。我希望通過這個案例,向國際社會傳遞出中國行政審判的公正與透明。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作為法治建設者的自豪與榮耀。 華章綻放 審判體系日臻完善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翻開新篇章。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領下,我們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全面建設法治政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審判體系也越發成熟。 曾經,立案難像一座大山,橫亙在“民告官”的路上,如今隨著行政訴訟立案登記改革的深入推進,有案必立、有訴必理成為常態。跨區域管轄改革的不斷升級,老百姓的訴求有了更暢通的表達渠道。被告席上,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的身影越來越多,我看到新聞報道,有部分縣區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已經達到100%,這令我倍感欣慰。 現在,我們更強調在辦理行政案件的過程中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健全行政爭議多元化解機制,追求雙贏、多贏、共贏,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堅持“抓前端、治未病”,強化源頭預防,將服務保障重點項目建設作為提升營商環境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措施,及時高效化解行政爭議,著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如今,我雖已步入晚年,但我對法治的期望與追求卻從未停歇。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行政庭的法官將會繼續發揚好做法、辦出好案件、寫出好案例,不斷推動法治政府建設邁向新的更高水平。我也將始終關注著這片熱土上的法治建設,用我的筆和心記錄下每一個動人的瞬間、每一個輝煌的成就,共同見證法治之花在中華大地上絢麗綻放! (整理:郭佳文 朱碩峰)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