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載崢嶸歲月,75年歷史變遷,中華人民共和國從百廢待興到國富民強,1959年成立的上杭縣公安局古田派出所也實現了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單純打擊走向打擊與服務并重的深刻蛻變。 成立65年來,古田派出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勵精圖治、無私奉獻;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不斷推進公安工作與時俱進,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征和閩西特色的公安發展之路。 古田派出所民警在動車站幫群眾搬行李 鑄魂 把忠誠警魂融入公安血脈 “我背你,快往外撤!”今年5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打破上杭縣古田鎮西山下的寧靜。正在附近巡邏的古田派出所民警毫不猶豫地沖進滾滾濃煙,挨家挨戶敲門提醒群眾疏散,把被困老人背至安全地帶。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110?!背闪?5年來,古田派出所已成為全國公安戰線的一面旗幟。為敬老院老人過生日、為市民找回失竊電動車、為農民工追回血汗錢300余萬元……當地群眾津津樂道的故事里,總有古田派出所的身影。 2017年,在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范立功集體表彰大會上,古田派出所被國務院授予“人民滿意派出所”榮譽稱號。 一面旗幟,何以歷久彌新、生生不息?答案就是忠誠。這支隊伍在全縣成立首個農村派出所黨支部,把支部建在所上,發揮黨員民警模范引領作用;把《古田會議決議》中紅軍的18種政治思想教育方法,創造性地運用到隊伍日常教育管理中;新警到任的第一課就由所領導擔任講解員,參觀古田會議會址、紀念館、主席園,熟讀《古田會議決議》,激發民警忠誠使命、警心向黨的熱情。 “派出所在建所之初就把黨性原則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黨性原則不是口號,而是體現在不折不扣完成任務,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有時為了幫村民找回丟失的一頭羊,我們得挨家挨戶問,甚至滿山遍野找?!惫盘锱沙鏊兹蚊窬?0歲的邱永康老人如是說。 擔當 以蘇區精神守護一方平安 古田鎮早在1991年便成為全國革命老區第一個億元鎮。近年來,隨著紅色旅游的升溫,以及動車站等重點工程的項目帶動,古田鎮經濟、文化發展迅猛。對此,古田派出所傳承紅軍求實創新精神,織密讓人民滿意的平安網,做到“治安難點在哪里,社會管理創新就跟進到哪里”。 面對新時代社會治理的新需要,古田派出所延綿百年紅色血脈、傳承古田會議精神,先后創建以“守護紅色圣地、服務百萬游客”的會址警務室、“廠廠聯防,為民營企業和重點工程創造良好治安環境”的郭車警務室和“就地解決民事糾紛,為偏遠山村群眾服務”的西山下苧園警務室,破解了轄區地域廣、服務難覆蓋的問題。 西山下是古田鎮最偏僻的片區,最遠的山村離集鎮有30多公里,群眾辦事十分不便。為讓村民辦事不再難,警務室民警在轄區7個行政村的村干部家中設立便民服務點,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騎著摩托車在各村一邊巡邏一邊收集群眾交辦的事項,風雨無阻,為當地村民省去跑腿的麻煩。 值得一提的是,為唱響紅土圣地新時代的平安贊歌,古田派出所在全省首創“寬松型”勤務新模式,聚焦處突、打擊、治理、服務、保障“五條跑道”,全力服務片區間的打擊犯罪、轄區巡防、人員管控、布控堵截、區域交通治安問題整治等,通過“三統一”指揮、“六聯”主防,做到寬松“聯”、緊密“防”,真正實現被動型警務向“動中備勤、精準防控、有警處警、無警夯基”的主動型警務轉變。 為民 將群眾滿意作為不懈追求 將民警的聯系方式張貼到家家戶戶,是古田派出所傳承一代又一代的親民工作法,群眾可直接撥打社區民警手機報警求助,縮短了群眾的等待時間。一個個寫著民警姓名、警號、手機號碼、報警電話的責任區民警公示欄,在古田鎮隨處可見。 作為革命舊址的守護人,65年來,古田派出所將“群眾的需要在哪里,為民服務就跟進到哪里”貫徹到位。古田派出所根據轄區群眾白天勞作、夜晚閑暇的特點,發揚蘇區干部“夜提燈籠訪貧農”的好作風,堅持開展“駐村夜訪”,傾聽群眾對執法工作的意見建議。 警愛民,民擁警。眼下,古田的警民關系像當年軍民一樣水乳交融:逢年過節,村民會將青、艾葉送到所里請民警品嘗;大寒天民警到洋稠村調解糾紛,一位老阿婆還把自己取暖的火籠硬塞給民警…… 一張笑臉相迎、一句話語暖心、一片真情相待、一件好事解憂,古田派出所始終踐行著為民服務承諾。近年來,古田的群眾安全感滿意率始終高達95%以上,良好的社會治安造就了一個“不關門”的紅色平安小鎮,店不閉戶、路不拾遺是古田治安狀況的真實寫照。 時代在變,本色不變。如今的古田派出所從思想上重視群眾、感情上親近群眾、行動上融入群眾,服務群眾堅持走完最后一公里,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65年來,古田派出所先后榮獲 21 項國家級榮譽和 65 項省市級榮譽,圓滿完成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和上百位中央領導視察古田、奧運火炬傳遞等各類警衛安保1000余場次,實現65年警衛安保工作“零事故”。 (本報記者 邱玉香 通訊員 鄭新明)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