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們晚來一分鐘,我就跑掉了。”犯罪嫌疑人說。 “如果你們晚送來一分鐘,傷者可能就救不活了。”醫護人員說。 “看到110警車在,我就很安心。”在九龍江邊泡茶的市民說。 …… 無論是追捕犯罪嫌疑人,還是救助危難中的群眾,或者守護平安,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直屬大隊(“漳州110”)從不缺位。 一面旗幟,何以歷久彌新、生生不息?2023年6月23日,履新的第一天,“漳州110”大隊長洪森帶著疑問,走進110展館。他的目光在每一張照片、每一件實物上細細停留,思索這支隊伍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作為新任大隊長,洪森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但也正是從這天起,他帶著對這支模范隊伍的敬意和憧憬,開啟了他的“漳州110”之路。 洪森指導隊員隊列訓練 打通壁壘:只為守護群眾“再快一秒” “改革是強警的必由之路,也是‘漳州110’旗幟不倒的法寶之一。”洪森深刻認識到“漳州110”歷次改革創新,不僅是為了提高效率,更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 1990年,漳州市公安局率先建立110報警服務臺快速反應機制,開創警務改革先河。1996年8月,公安部在漳州召開現場會總結推廣其先進經驗,推動全國各地開通110報警服務臺。1997年11月,國務院授予這支隊伍“人民的110”榮譽稱號。2021年1月10日首屆“中國人民警察節”來臨之際,“漳州110”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漳州110”從誕生之日起,就與人民緊緊聯系在一起。“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漳州110’。”這句漳州老百姓的口頭禪,生動表達當地群眾與“漳州110”濃濃的警民魚水情。 洪森擔任“漳州110”大隊長后,正逢這支隊伍深化改革的階段。 傳統的110執法辦案流程按照“接警——處警——流轉——辦案”的順序依次承接,程序較為繁瑣,各部門響應辦理時間快慢不一。為破解這一難題,漳州市公安局全面打通數據信息壁壘,自主研發合成作戰警務中臺系統,進一步重塑警務流程,實現對各類警情、輿情、案事件的快速反應、高效處置。為了“再快一秒”,2023年,“漳州110”將指揮情報中心指揮調度納入隊伍體系,正式編為“漳州110”八中隊。 “此次改革有利于‘漳州110’隊伍的整體性、系統性建設,更好地實現‘再快一秒’目標,形成管理一體、接處一體、打防一體的協同作戰機制,探索‘情指行’一體化運行機制。”洪森介紹,指揮調度隊伍的回歸入列,形成從接警、巡邏、處警一體的警務全鏈條。同時,讓“漳州110”實現接處警前端與后端一體聯動,實戰與訓練無縫銜接,巡防與打擊立體融合,構建打造全鏈條一體化實戰化現代警務體系。 此外,漳州市公安局還探索建立空地一體化立體巡邏機制,讓“漳州110”的觸角延伸到更廣闊的空間。 今年5月,“漳州110”路面巡邏梯隊收到指揮中心通報,稱龍文區一小區高層著火,多個警組與警航火速前往。因該樓棟住房結構問題,消防一時無法快速進入。到場梯隊及時疏散現場群眾,同時,無人機梯隊利用高空視角優勢,準確鎖定火情樓層,勘查情況并通報給路面梯隊。最終在現場多方力量聯合下,成功滅火,現場無人員傷亡。 這種高效、有序的背后,正是“漳州110”守護群眾“再快一秒”的體現。 人民至上:700余面錦旗高懸展館頂部 “作為公安系統內的其他警種成員,‘漳州110’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洪森回憶起剛上任時的感受,“熟悉是因為這是個享譽全國的品牌,陌生的是這支隊伍究竟如何管理、如何開展勤務,來實現‘快速反應’到‘再快一秒’的極致追求。” 帶著這份好奇與敬畏,洪森走馬上任。他發現,這支隊伍的秘密就藏在一個個細節里。 在“漳州110”生活區,整齊劃一的內務設施映入眼簾。床鋪上的被子疊得方方正正,牙刷、牙杯的擺放都有統一的標準。“這里的管理甚至比警校還要嚴格,有我們以前部隊的風格。”洪森感嘆道,“每一個細節都體現了這支隊伍的嚴明紀律和過硬作風。” 嚴明的紀律、過硬的作風,帶來的是隊伍強勁的戰斗力和刻在骨子里的使命感、榮譽感。 今年1月5日零時30分許,“漳州110”巡邏警組接指揮中心指令,在薌城區九龍公園西門對面有人因糾紛持刀傷人。1分鐘后,警組趕到現場,卻未見人持刀。此時,指揮中心、主戰中心后臺鎖定持刀人已往東湖路方向逃竄。隨后,警組立刻包抄,并用鋼叉迅速將持刀人制伏。整個過程用時1分鐘,危險高效化解。 “里面有人嗎?快往外撤!”5月21日凌晨2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悄然爆發,濃濃煙霧迅速蔓延,急促的拍門聲和呼喊聲,劃破深夜的寂靜。接警后,“漳州110”警組3分鐘抵達現場,立即展開滅火工作,并逐層逐間展開排查搜救,疏散樓內人員,將被困群眾安全轉移。“漳州110”隊員們“灰頭土臉”的樣子,被許多網民評為最美“煙熏妝”。 這樣的場景,在34年來不斷上演。對人民的珍視,“漳州110”體現在每個細微之處。 110展館里有三面印著“人民的110”字樣的錦旗,一面是受助群眾送的,一面是福建省委省政府頒發的,一面是國務院授予的。展館里還有700余面群眾送來的錦旗被高高懸掛于展館頂部,寓意著“人民至上”。 34年來,“漳州110”50批次584名隊員在隊期間,無一人違法違紀。“這不僅是一個數字,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它是‘漳州110’對紀律的嚴格要求和對初心使命的忠誠堅守。”洪森說。 傳承創新:不到5分鐘鬧事現場恢復秩序 基層社會矛盾外溢、治安問題復雜多變、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新時代給出新的問題,該如何有效給出時代新回答? “面對難題,需要不斷調整、適應,隊伍管理是根本保障。”在深入了解“漳州110”的傳統和精神后,洪森著眼于隊伍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陸續推出一系列微創新。 原先,“漳州110”隊伍由110名民警和110名輔警組成7支中隊,每支中隊約30人。 “我們參考部隊管理模式,把每個30人的中隊細分為3個班,每班10人,由中隊領導擔任班長。”洪森解釋道,“大班制不利于精細化管理,小班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位隊員的思想狀況,提高勤務效能。” 管理模式的改變,不僅提高管理效率,也增強隊員的歸屬感。年輕隊員深有感觸:“感覺更有家的溫暖了,班長就像大哥一樣,工作生活上都能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在此基礎上,洪森又牽頭成立4支專業小隊——執法監督小隊、訓練教官小隊、危機談判小隊和心理輔導小隊。4支小隊各司其職,構筑起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隊伍管理體系。 今年6月20日,民警在處置一起醉漢毆打保安警情期間,醉漢有推搡情形。民警將其控制后,送醫醒酒。事后,七中隊復盤分析該起警情,從醉漢有違法行為躺地不醒如何處置、有輕微阻礙執法情節該如何應對等多個方面提出研討要點和經驗總結,供中隊訓練班進行警情研討。研討后,訓練教官小隊組織各中隊隊員針對性開展模擬警情演練、徒手控制訓練。 “這會讓民警執法更加規范、高效。”洪森通過一個案例,直觀展現該機制的優勢。 8月初,漳州市區再次發生一起醉漢鬧事警情。接到指令后,就近警組迅速趕到現場,并通過無人機梯隊第一時間了解現場情況。到場后,警組迅速將醉漢送醫院醒酒,不到5分鐘,現場恢復秩序。 在推動這些微創新的同時,洪森也深刻認識到傳承的重要性。“‘漳州110’有34年的光榮傳統,這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洪森說,“我們要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也要讓更多人了解110,支持110。”在漳州市政府、市公安局的支持下,“漳州110”推動“110研學”活動,邀請社會各界走進“漳州110”大隊,了解這支英雄隊伍的點點滴滴。 (本報記者 洪凌霄)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