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崗位如何變動,不變的是我和群眾之間的關系。當有人權益受損時,我們挺身而出;當有人感到迷茫時,我們伸出雙手給予力量,我堅信,只要把一件件小事做好了,就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法治成為一種習慣。”石獅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林白蓮目光堅定地說道。 在司法行政系統工作近30年,林白蓮始終堅持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以扎實過硬的業務素質和積極探索的創新精神,樹立了基層司法行政干警的良好形象。 林白蓮(右二)化解一起矛盾,促成當事人握手言和 一枚公章點亮法治初心 “初與法治結緣,我便收到了泉州市司法局印發的《公民常用法律手冊》。”回憶起1996年,18歲的自己滿懷憧憬邁入司法行政系統的情形,林白蓮仍覺得歷歷在目。如今,再次翻閱泛黃的《公民常用法律手冊》,她不禁感慨法治建設的突飛猛進和法治社會的全面進步。 工作后不久,領導安排林白蓮到石獅市政府領取“石獅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公章。“當捧回這枚章時,我感覺手里沉甸甸的,肩負著很神圣的使命。”林白蓮表示。 懷著對法治信仰的堅守,參加工作后,林白蓮進入石獅市司法局,從機關的宣教股、基層股、辦公室,到沿海、市區的司法所,在不同崗位鍛煉磨礪,讓她對司法行政工作有了更多角度的理解和認識。 1997年,在福建省司法廳的牽頭下,華東政法學院在石獅開設函授點,學院教授到當地開班教學。“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珍貴的學習機會,能有機會跟著教授學習深造。”一場場講座、一次次交流,讓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在林白蓮心中不斷增強。 “90年代,在新華書店都很難找到幾本法律書籍,如今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已蔚然成風。我們身為司法行政人,更需要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在注重品德修養的基礎上增強干事創業的能力,始終保持事業心和責任感。”談起法治建設的變化,林白蓮深有感觸。 一顆真心書寫為民答卷 翻開林白蓮在蚶江司法所時的工作日志,一張張群眾送錦旗的照片,講述著一個個溫暖的故事。 “這面錦旗不僅代表我對司法所工作人員的感激之情,同時也是一份承諾,今后我一定會遇事三思而后行,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2018年6月,解矯人員彭某拿著一面印有“春風化雨暖人心 真情助矯塑新生”字樣的錦旗來到蚶江司法所,真誠地對林白蓮說道。 原來,彭某因犯妨害公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緩刑考驗期在蚶江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入矯后,林白蓮和工作人員通過“談、訪、查”等方式對彭某進行全方位的調查,認為其是一個本質不壞、生活態度積極的青年,有穩定的工作,但因法律意識淡薄且年輕氣盛而觸犯了法律。考慮到大眾化的教育可能難以從根本上矯治彭某沖動、不計后果的性格,在今后的生活中,彭某仍可能因此與人產生沖突,造成難以彌補的后果,林白蓮和工作人員決定為其制定個性化矯正方案。 結合案例,加強社會責任意識、家庭責任意識等方面的教育,引導彭某學會自我控制、自我約束;動員彭某父親及家庭成員對其多加關懷和引導;安排村法律顧問與其結對幫扶;發動村委會、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協助司法所一起對其進行幫教……一系列的舉措,讓彭某深切感受到來自家庭及社會各界的關懷和幫助,也深刻體會到司法所工作人員的用心良苦,從入矯初期對管理規定的抵觸,逐步轉變為主動配合司法所矯正工作,努力接受改造。 在司法所里,林白蓮是矛盾糾紛的“救火員”,為群眾排憂解難;是公平正義的“守護人”,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是法治建設的“踐行者”,為維護社會穩定提供堅實保障,她用實際行動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為民之路”。林白蓮任蚶江司法所所長期間,蚶江司法所被司法部評為“全國優秀司法所”;任靈秀司法所所長期間,林白蓮被司法部評為“全國司法所模范個人”。 一門心思推動規范建設 在工作中,林白蓮注重完善機制、創新方法、狠抓落實,發揮模范引領作用,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推動司法所規范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2022年,林白蓮任石獅市司法局副局長后,她推進司法所規范化建設迭代升級,指導司法所參加泉州市司法所“強基礎、展亮點、創品牌”評述活動,連續三屆榮獲一等獎。 緊扣電商產業發展、護航民營經濟主題,林白蓮帶領團隊圍繞實體運作、部門聯動、行業自治,創建新業態“前端治理鏈”“供給服務鏈”“全域參與鏈”公共法律服務機制,打造全鏈條、全要素、全領域“電商148”品牌,獲評全省十大“優秀148品牌”。 此外,林白蓮推動構建“訂單分包”矛盾糾紛化解模式,推動建立全市糾紛排查化解調度平臺;運用新媒體平臺不斷豐富法治宣傳載體、拓展宣傳教育陣地,傳播法治文化;組建石獅市“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隊伍,發揮社會化普法力量。 立足新時代、展示新作為,林白蓮站穩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守望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法治政府、法治鄉村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本報記者 葉永堅)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