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疑難雜癥”遇上“專家門診”…… ——南靖縣綜治中心創新調解基層矛盾出成效 在南靖縣綜治中心大廳,綠色通道、黃色通道、紅色通道宛如一套精準分診系統。8個標準化服務窗口依次排開,隨時為來訪者提供各類服務;中心設有糾紛調解區,婚姻家事、醫患關系等領域金牌調解團隊在10間調解室嚴陣以待,如同三甲醫院里在特定領域深耕的主任醫師。 3月13日,當記者前來探訪時,正遇引導員帶領當事人走向相應的調解室,手持案卷的調解專家緊隨其后,迅速開啟現場“會診”。這個被群眾稱為“矛盾專科醫院”的治理中樞,正為南靖縣群眾精準開具化解矛盾的“良方”。 2024年以來,南靖縣綜治中心已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680件。“調解矛盾糾紛如同治病,對癥下藥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南靖縣綜治中心負責人介紹。 “蘭事調解室”: 精準“把脈”行業糾紛 南靖作為全國四大產蘭縣之一,去年蘭花產業年產值突破18億元,2900多戶蘭農細心培育著9600多萬株國蘭精品。然而,隨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各類交易矛盾也頻繁發生。如何平衡產業發展與市場規范,成為擺在南靖縣眼前的重要課題。 2021年,四川的邵某在花農吳某的直播間選中兩株精品蘭花,雙方簽訂了蘭花買賣寄養合同。2023年春,邵某要求發貨時,正值蘭苗換盆期,吳某以“剛完成澆灌不宜運輸”為由暫緩發貨。此后,雙方就發貨時間、養護標準等問題協商未果,邵某于2024年4月向南靖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解除合同并退回款項。 “3年來,我們定期施肥、換盆,投入了大量精力,這怎么能說退就退?”面對突如其來的訴訟,吳某既委屈又困惑。 南靖縣綜治中心在收到法院移送的案件后,因糾紛涉及活體植物養護周期、物流運輸風險等專業問題,便將該涉蘭商事糾紛定向流轉至下設的“蘭事糾紛調解室”處理,由特邀調解員、法官、蘭花協會專家組成的調解團隊開展線上調解。 協會專家通過視頻連線展示了3年養護記錄,法官則從《民法典》角度分析雙方權責。“這3年的蘭花養育成本不菲,自然不可能全退費用,但吳某未能及時履行通知義務,也應負相關責任。那就參照行業標準扣除養護費用,剩余款項退還邵某。”此時,調解員也提出折中方案。經過1小時線上調解,雙方達成和解協議。 2024年,調解室通過“行業協會預調解+司法確認”模式,成功化解85起涉蘭糾紛,為當事人挽回損失1200萬元,既保障了消費者合法權益,又維護了蘭農正當利益,讓這片“蘭花之鄉”在規范與活力中綻放新光彩。 “土樓老法官”: 辨證“調理”土地頑疾 南靖土樓群中,和貴樓靜默矗立300多年。這座“厝包樓、樓包厝”的奇特建筑,將南靖人“以和為貴”的生存哲學凝固在土木結構里。如今,這份古老智慧在南靖縣綜治中心重獲新生——一群退休法官延續著這份精神,依托“和貴老法官調解工作室”,使“和貴”二字成功擦亮新時代基層治理“金鑰匙”。 “為了這半畝地,我們兩家吵了30年,如今終于解開這些疙瘩了。”近日,村民周某拿著褪色的土地權屬證明,與曾經的“冤家”張某共同在調解協議上簽字。 此前,村界調整留下的土地權屬問題,讓半畝菜地成為橫在兩家之間的“楚河漢界”。兩家人互不相讓,并多次引發沖突。最終,雙方決定由綜治中心工作人員進行調解。 今年3月12日,南靖縣綜治中心受理案件后,指派“和貴老法官調解工作室”的資深法官老陳主導調解。多年的調解經驗,讓老陳深知只是簡單粗暴地確定土地權屬問題,并不能徹底解決兩家矛盾,于是在做了大量工作后,組織周某和張某進行調解。 老陳翻開1982年的土地分配記錄仔細查看。“法律上這塊地確實歸屬張某。”見周某欲言又止,老陳話鋒輕轉,“但咱們今天不僅要算田畝,更要解心結。” 在此前的走訪中,老陳從村中長者處得知,周某一家連續耕種這塊地許久,早已產生情感依賴。隨后,老陳在圖紙上比劃著土地界限,向張某提議:“老張,把地邊這0.2畝給老周過渡兩年如何?既不傷和氣,也不損害你的權益。” “早知道能如此解決,我們兩家又何苦糾纏這么久!”最終,在老陳的斡旋下,周某和張某達成和解。 暮色中的和貴樓,見證了這場跨越30年的和解。2024年以來,類似的調解故事,在“和貴老法官調解工作室”已上演了414幕。調解員創新運用“土樓文化調解法”,在法律框架下注入鄉土溫情,讓群眾真正發自內心地握手言和。 “亨陽調解法”: 立體“掃描”田間地界 南靖縣奎洋鎮雖地處偏遠,卻孕育了歷史文化名人莊亨陽——這位以德服人、以和為貴的清官,至今仍受百姓敬仰。面對奎洋鎮矛盾糾紛復雜、歷史遺留問題多等現實挑戰,南靖縣綜治中心聯合奎洋派出所等單位,在奎洋鎮掛牌成立“亨陽調解室”,通過介入矛盾糾紛、挖掘運用“亨陽調解法”,讓先賢的治理智慧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這塊地從我記事起就是我們家在用,現在他們硬搶,還有沒有道理?”2024年10月11日清晨,松峰村村民張某跨進調解室時,臉色鐵青。正值秋收時節,他和鄰居陳某因山地界限爭執不下,幸虧被路過的志愿服務隊隊員及時勸住。 調解室里,調解員、民警與村委會干部展開聯調聯處機制。他們翻出數十年前的土地劃分記錄,又帶著當事人重回爭議地塊實地丈量。 “界限自你們先輩開始便已定好,只是時間長了,界碑模糊了痕跡,現在你們該服了吧!”當調解員拿出一份份泛黃的土地文件,張某和陳某陷入了沉默。經過3小時情、理、法交融的調解,這對鄰居終于握手言和。 南靖縣綜治中心聯合多部門共同創新實踐的“四門調處”工作法成效顯著。針對秋收期間多發的土地糾紛,調解團隊提前摸排隱患,主動介入疏導,使大部分糾紛在田間地頭化解。周邊村民也感慨:“以前爭地界要鬧到縣里,現在地頭吵完村里解決,省心極了。”這些帶著泥土氣息的爭吵聲,在調解室里化作了理解與包容。 當新一年的蘭香再次彌漫土樓,南靖縣綜治中心用實踐證明,傳統智慧與現代治理的融合,正為基層矛盾化解開辟新路徑。這些穿梭在田埂巷陌的“鄉間醫生”,走進群眾家中,解開群眾心結。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