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她是“中國的貞德”(周恩來),是“我們的女英雄”(賀龍) ——題記 她是“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上榜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英雄事跡被刻上中共一大會址“緬懷墻”。 她是抗戰以來山西第一位女游擊隊長,也是二戰史上唯一的華僑抗日女英雄。她以滿腔熱血,詮釋了歸僑赤子的家國情懷。 她提槍躍馬、馳騁疆場、不畏強敵的颯爽英姿,恒久靜立,雖死猶生。 她的名字叫李林。 海天云蒸的夏日,我走進了李林的家鄉——漳州市龍海區石碼鎮,尋訪烈士的足跡,聆聽跟她有關的故事—— 親人的記掛 在石碼,我見到了李林的侄女李舟玲。一說起姑姑,她眼圈就紅了: 1915年底,姑姑出生在石碼一戶貧苦人家,四十天遭遺棄,被我奶奶收養。那時,爺爺在印尼做生意,經濟條件不錯。奶奶悉心照料著姑姑。后來,奶奶帶著4歲的姑姑僑居印尼。爺爺崇拜洪秀全,給姑姑取大名為李秀若,送她上學,讓她接受教育。可是,荷蘭殖民統治下的印尼,人民被殘酷壓迫,華人更遭歧視,生存艱難。姑姑幼小的心靈漸漸有了反抗精神和民族意識。一次在課堂上,荷蘭學監侮辱中華文化,姑姑憤然駁斥。 姑姑14歲那年,爺爺生意不順,舉家回國。次年秋天,姑姑考取了集美女中,她文采好,愛寫作,想當作家,是戰爭粉碎了她的夢想。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震驚中外。陳嘉庚校長號召莘莘學子:國難當頭,人人該有犧牲精神,為國出力!姑姑的愛國熱情被點燃,她加入學校組織的抗日義勇隊,積極捐款支援抗日。1933年冬,因崇拜女杰秋瑾,姑姑選擇前往杭州繼續求學,后又慕名轉學到蔡元培創辦的上海愛國女中。女中不遠處是日本兵營,經常被日軍演習的炮聲襲擾,難掩憤慨的姑姑揮筆寫下了“甘愿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鏗鏘誓言。姑姑參加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上海抗日救亡青年團”,使得執行不抵抗政策的學校當局揚言要開除她。1936年7月,姑姑考取了北平民國大學。離開上海時,她改名為李林,取“列寧”中文諧音,意為追隨其做一名無產階級先鋒戰士。在北平,她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擔當萬人游行的旗手,即便遭驅趕毆打致重傷,也毫不退縮。 后來她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受組織派遣前往太原加入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參加抗日軍政訓練班、任特委宣傳委員兼女子第十一連黨支部書記,并練就了騎快馬、使雙槍的好身手等技能,這些事都是找到姑父后才知道的。 因為怕連累親人,姑姑到北平不久就中斷了與家里的書信往來…… 所以,尋找我的姑姑李秀若,是父親的執念。 早年,父親利用在二輕局當采購員的機會,跑遍了全國各地。每到一處,他都會私下去派出所查找或到各級學校打聽,特別是上海北京兩地。在父親的認知里,姑姑在北平讀了大學,應該是在從事教書育人的工作。所以,他鉚定了這個尋找方向。 1986年的一天晚上,我們正在看電視,那天,是電視連續劇《烽火僑女》大結局,看到李林壯烈犧牲的場景,父親忽然失聲痛哭:“那是你姑姑!她就是你姑姑!李林是你姑姑啊!” 自連續劇開播以來的諸多對照、分析、猜測,似乎在這一刻都得到了證實,父親哭得不能自已。 全家人一夜無眠。第二天一早,父親就去了僑聯,去了黨史辦…… 這才知道,姑父屈健也一直在尋找李林的家人,他曾帶著子女,三下漳州。可是,由于當時資料不全、信息不暢,“龍溪”尋親魚沉雁杳,只好留下聯系電話。 父親顫抖著雙手,撥通了北京的長途電話…… 多年的雙向尋找終于對接,激動萬分的兩家人之后有了密切的聯系。姑姑犧牲55周年時,姑父邀請父親去山西參加紀念活動。 回到北京,八十出頭的姑父騎著三輪車,載著父親慢悠悠地逛天安門廣場、穿胡同走大街…… 坐在三輪車后斗上,父親淚流滿面。 后人的守望 在石碼解放南路參觀李林事跡展時,我遇見一位名叫林靖華的耄耋老人,他是李林精神義務宣講員。聽說,為了宣傳李林的英雄事跡,幾十年來,他任勞任怨,義務收集整理李林的有關資料,并與許多熱心人一道,投稿報刊、板報展覽、籌建紀念館……想方設法讓烈士為國家、為民族浴血奮戰的偉大精神在家鄉得到傳揚。 他說:“做有意義的事,我很開心,很驕傲。” 這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人! 在林老引領下,我沉浸于李林事跡展。從圖文、實物、文獻、影像中,我看到了,在晉綏抗戰前線,李林積極動員群眾參加抗日武裝、開辦訓練班、組建晉綏第八抗日游擊隊、成立騎兵營;她率領部隊沖鋒陷陣,與敵人血肉相拼;她馳騁綏遠高原,指揮大小戰役20多場,田成村奪馬、麥胡圖破敵、偏關城殺奸、奇襲岱岳城、夜襲紅砂壩……她戰功赫赫,名揚解放區。日偽軍對這位驍勇善戰的小個子“女八路”恨得咬牙切齒,多次懸賞5000塊大洋,重金要她人頭而不得。 山西是李林軍事生涯的全部。在那里,她接受嚴格的訓練,展現了一般人所不能及的勇敢和膽識;在那里,她屢建戰功,成為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指戰員;也是在那里,當日軍調重兵萬余眾,分三路直撲根據地瘋狂發起第九次大掃蕩時,懷著身孕的她跨上心愛的菊花青,主動請纓率領騎兵連牽制敵人,打開缺口,掩護干部群眾突圍,奇跡般地將重兵包圍的抗日力量解救了出來。這一勝仗,關系到整個華北對敵大勢,有力阻滯了日軍調兵南下的計劃。可她自己,卻身負重傷,只身被圍困在朔州蔭涼山頂。面對四面蜂擁而至的敵人,她把最后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和孩子,將從容淡定的微笑,永遠定格在了內外長城間…… “阿健: ……你去后的那天刮了大風,不知你受涼了沒有,我很擔心!在一塊兒時,有時還會吵吵嘴,分開了卻非常想念你。敵人又要發動圍剿,但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一定可以粉碎敵人的進攻。我寫到這里,我們的孩子又在亂動了,但我會保護好他的,請你放心……” 捧著從李林口袋里取出的已經被血水泡爛的家書,屈健悲痛欲絕,號天叩地:日寇又欠我家兩條人命! 屈健把悲痛化作力量,投入到抗戰中。十年后重組家庭,他把李林的照片高高地端放在書架上。每年4月26日李林的忌日,他都要去人民英雄紀念碑前,遙望西南,悼念抗敵殉國的愛人。清明時節,他還帶著全家,從北京前往山西李林烈士陵園祭掃。屈健常對妻兒講述李林的故事,孩子們很敬重這位巾幗英雄,喚她“李媽媽”。他的女兒屈慶乙曾給李林寫過一封回信,隔空表達情感:“在我們家里,永遠都為您留著一個位置,一個媽媽的位置……” 我默默地站在李林家書的展板前,被震撼的心久久不能平復。 就是這位柔情似水的賢妻良母,就是這位硬骨如鋼的抗日戰士,面對強敵,展現了非凡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心!她以堅韌的意志和母性的情懷,承受世間最殘酷的犧牲來捍衛信仰,換取更多人的幸福與未來。這種無私無畏、閃耀著圣潔光輝的大愛,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和寶貴財富! 李林犧牲后,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追悼大會,稱她是“中華民族英雄最光輝典型”“歸國華僑的楷模”“青年知識分子的典范”“中國婦女的旗幟”,《新華日報》《新中華報》《大眾日報》《新西北報》等報紙均有報道并刊發社論。 戰爭摧毀一切美好的東西。李林青春飛揚的人生,本可以多彩多姿,但她覺醒的靈魂,堅定地選擇了赴湯蹈火,救國救民,選擇了正義和擔當。這是由她的文化心理和精神氣質決定的。今天,我們敘述故事,懷念先烈,致敬英雄,是為了銘記歷史,傳承精神,增強責任,保衛和平,讓世界陽光燦爛。 愿李林精神如火炬,如燈塔,照亮后人砥礪前行的道路。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