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蘿叢生,樹木繁茂,許多樹干上長滿了疑似瓦韋、石韋、江南星蕨、抱樹蓮等的附生植物,向世人訴說著四個字:日久年深。參天古木叢中沿著古城墻穿行,登上一個石臺,眼前是一堵環形矮墻,圍成略帶缺口的圓形池井。當地研究者告訴我們,這就是當年戚繼光抗倭時的烽火臺。 這里是臺州椒江,明代海門衛遺址所在地。 明嘉靖年間,倭患達到頂峰,沿海各地飽受荼毒。危急之際,嘉靖三十四年(1555),28歲的戚繼光被任命為寧紹臺參將,成為抗倭前線的中流砥柱。剛上任一個月,倭寇就大舉來襲。 穿越五百年歷史煙塵,佇立烽火臺,不禁問自己——換成是我,我該怎么辦? 戚繼光,就曾一次次這樣無聲地問自己。 五年前(1550),蒙古諸部中最強大的俺答汗率軍圍困北京城,京郊生靈涂炭。這就是“庚戌之變”。危難關頭,進京參加武進士考試的世襲登州衛指揮僉事戚繼光臨時參戰。他寫下《備俺答策》一書,提出對付俺答的各種方略,在軍中一時風行。人們認為:作者實乃將才。 顯然,這個小軍官從來不知道什么叫“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胸懷天下,面對各種危局,總是無聲自問:換成是我,我該怎么辦?于是,他用心觀察、思考、調查,默默作答,為將來擔當大任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此刻,面對來勢洶洶的倭寇,戚繼光同樣不打無準備之仗。他早已琢磨出了破解之道。 戚繼光深知,這是一群悍不畏死的強敵。他們不但武藝高強能打敢拼,而且機動靈活兼組織嚴密。就在戚繼光被調任寧紹臺參將前夕,40多個倭寇入境,沿著杭州、淳安、常州、蘇州附近一路打劫直至南京城下,一個多月間死傷平民、士兵達3000多人。在他們面前,大明各地守備兵就像民兵遇到特種兵。40多人尚且如此,大部隊倭寇有多兇悍可想而知。 這樣的敵人,誰能抵御?弊病叢生的現有衛所兵肯定靠不住。戚繼光招募了一批以義烏礦徒為主的兇悍新兵(史稱義烏兵),給他們配備了精良的兵械和戰船。可這些顯然還不夠。單個士兵,武功再高強也敵不過組織嚴密的倭寇。為此,戚繼光在唐順之鴛鴦伍法、瓦夫人狼兵小隊的基礎上創造出攻防兼宜的“戚氏鴛鴦陣”,并嚴加訓練。 什么是“戚氏鴛鴦陣”呢?其實就是由12個人組成的作戰小分隊。其中隊長1名、牌兵2名、狼筅兵2名、長槍兵4名、短兵(镋鈀手)2名。另有1名火頭軍,負責挑鍋做飯,不參加戰斗。參加戰斗的11人,除隊長外,剩下10人分成兩個縱隊,每一縱隊依次為牌兵、狼筅兵、長槍兵、镋鈀手。不同武器有不同的職責,其中“狼筅”更是倭寇長刀的克星。11個人組成四道互相配合、互相掩護的完美殺陣。 這是冷兵器時代杰出的近身格斗陣法,攻則威力極大,防則幾乎毫無破綻。據說此后百年都無人能破解它。 然而到了山地或者街巷狹窄處,“戚氏鴛鴦陣”施展不開怎么辦?指揮官喊一聲:“變陣!”戚家軍立即變換成另外兩種簡化版的作戰隊列——以5人為單位的“五行陣”和“三才陣”。隊伍更加靈活而依然具有強大攻防能力。 就這樣,倭寇終于踢到了鋼板。戚繼光和他的戰友們連戰連勝,特別是嘉靖四十年(1561),在寧海、新河、花街、上峰嶺、楚門、隘頑灣、藤嶺、長沙等地與倭寇水陸交兵,來犯倭寇全線敗退。臺州大捷成為由抗倭到平倭的歷史轉折。從此浙江少有倭寇擾境,戚繼光轉入福建抗倭。 誠然,正如后世論者所言,隨著“隆慶開關”,隨著日本戰國時代結束并嚴禁國民出海,即使沒有戚繼光,倭患也終有一天會平息。然而,如果沒有戚繼光,浙閩粵沿海將會有多少無辜百姓白白喪命?危急存亡之際御敵護民,這是何等功績! 佇立烽火臺,穿過東海之濱的森森古木,仿佛看見狼煙起,鼓角鳴,戚將軍調兵遣將,高聲發令—— 海天茫茫,強敵鋪天蓋地而來,換我,我要怎么辦?戚繼光告訴我們,若非以天下為己任,早有思考和準備,哪會有一次次臨危挺身,猝然臨之而不驚,指揮若定,解救萬民于倒懸?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