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理有去處 矛盾一站解 ——惠安綜治“三級聯動”織就民生平安網 在福建省東南沿海中部,惠安縣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湄洲灣和泉州灣之間。近年來,泉州市惠安縣綜治中心扎實開展規范化建設,積極探索創新舉措,著力打造百姓安居樂業的堅實平安后盾。 把“麻煩事”變成“順心事” “以前要跑好多部門,現在進一扇門全搞定!”這句百姓的心里話,道出了惠安縣綜治中心的規范化建設目標。法院、公安、檢察院、信訪等17個部門通過常駐、輪駐、隨駐的方式進駐,實現“資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聚合”,常態化提供法律咨詢、矛盾糾紛調解、勞動仲裁、訴訟服務、檢察監督、法律援助等多元服務,讓群眾化解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只進一扇門、訴求一站解”。 在空間布局上,惠安縣綜治中心貼心考慮群眾各類需求,進行了精心設計。一樓設置引導受理區,導引臺的工作人員耐心傾聽每一位來訪群眾的訴求,并進行“一對一”詢問、登記受理、叫號系統分類取號,引導至二樓多元化解區對應窗口辦理。二樓多元化解區設置了人民調解、法律咨詢、行政調解、勞動爭議等10個服務窗口,集中辦公區配備了惠女品牌調解室、訴訟糾紛調解室等12個行業性、專業性功能調解室,無論是咨詢問題還是解決糾紛,都能找到對應的窗口和場所。五樓的指揮調度區通過信息化手段與鎮村綜治中心緊密相連,構建起三級聯動治理網絡。 2025年6月,楊某娟因贍養爭議來到綜治中心尋求幫助。在惠女品牌調解室(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室),惠女調解員、婦聯相關工作人員詳細了解情況后,調解員結合當地惠女風俗習慣,以家庭內部矛盾為切入點,引導雙方換位思考,通過非訴訟調解方式化解贍養糾紛,既解決經濟贍養問題,也為原本僵化的關系打開了情感溝通空間。最終雙方放下思想包袱,達成調解協議,彰顯了情理交融的柔性溫度。 讓“家門口”成為“解憂站” “要不是綜治中心幫忙,我和老林怕是要成仇人了!”惠安縣東嶺鎮村民王某感慨道。此前,他和鄰居因地界劃分起了爭執,雙方互不相讓,火藥味十足。惠安縣綜治中心接到消息后,立即啟動“五個一”聯動調解機制——由法官、惠女調解員、綜治中心干部、司法所干警和村干部組成調解隊。大家圍坐在一起分析矛盾焦點,多次上門拉家常、講法理,最終讓雙方心平氣和地達成和解,兩家人重新握手言歡。 在惠安,各級綜治中心定位分工明確。縣級中心當“中樞站”,協調各方資源,專啃復雜糾紛;鄉鎮中心是“第一線”,快速響應調度,及時上報疑難糾紛;村(社區)中心當“前哨站”,工作人員走街串巷查找風險隱患,常常把矛盾“掐滅在萌芽狀態”。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找到法律幫手、矛盾調解員,真正實現服務“零距離”。 “縣鎮村三級聯動,就像接力賽一樣環環緊扣。”惠安縣委政法委負責人解讀。這張網既有速度——矛盾一報上來,各級力量馬上“接龍”處理;又有溫度——惠女調解員用方言拉近距離,村干部靠熟門熟路化解積怨,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借“智慧網”凝聚“解紛力” 2024年12月,惠安縣東橋鎮蓮塘村綜治中心張某梅通過“智慧平臺”報送了一起物業糾紛,反映小區施工人員使用挖掘機施工挖排污溝,振動聲音太大給陳某某的生活造成困擾,陳某某尋求蓮塘村綜治中心的幫助。村綜治中心收到“智慧平臺”推送后,立即聯系物業相關責任人、惠女調解員、村干部等共同開展調解工作。經調解,施工人員更換小型機械施工,將對業主的影響降到最低,事件得到及時有效化解。 惠安縣健全完善綜治中心信息化工作模式,強化數字賦能,依托泉州市綜治中心智慧平臺,多渠道匯聚數據信息,建成縣綜治中心“大數據池”,深度嵌入矛盾聯調、治安聯防、治理聯動、問題聯治、平安聯創等“五聯”工作機制。 同時,惠安縣建立“線上”跟進和“線下”調度機制,“線上”將鄉鎮和縣級部門納入平臺統籌管理,運用“指揮調度、吹哨派單”方式,開展民情搜集、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線下”落實督辦回訪,專人盯進度、跟落實,回應群眾關切,真正做到“人員下得去、問題上得來、吹哨能辦理、案結事能了”,讓惠安的平安“新畫卷”更加絢麗多彩。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