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我會按時還,這次事故給您家帶來的困擾,我真心道歉。”“您有這個態度,我們也安心許多。調解員的建議很好,我們確實應該向前看。” 4月15日,一輛電動三輪車的不慎碰撞,讓許某與蔡某的人生軌跡驟然相交,更在兩人之間劃下一道沉重的賠償鴻溝。這場意外導致蔡某肝損傷伴出血、肋骨骨折。當蔡某出院后自愿放棄傷殘鑒定、直接提出索賠要求時,雙方在金額上的分歧使矛盾陷入僵局——然而,這場糾紛的特殊性在于,許某具有另一個身份:一名安置幫教對象。 福鼎市司法局磻溪司法所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糾紛背后遠超普通民事爭議的深層風險。許某作為安置幫教對象,其家庭經濟基礎薄弱,面對數萬元的賠償壓力,極易陷入絕望或引發新的社會問題;而蔡某的正當權益若無法得到及時合理保障,怨氣累積也可能導致矛盾升級。磻溪司法所迅速將此事列為“重點人群風險隱患化解”任務,力求在法與情之間找到平衡點,撲滅“隱火”。 調解絕非簡單的和稀泥,既要堅決維護蔡某作為受害者的法定權益,也必須為許某鋪設一條現實可行的履行之路,避免其因不堪重負再次偏離正軌。磻溪司法所調解員化身“精密計算器”與“心理疏導師”,雙管齊下,一方面依據相關法律及實際醫療支出,反復核算蔡某主張的賠償金額,確保其合理性與合法性;另一方面,設身處地剖析許某的實際困境與心理重壓,引導其認識責任,同時點燃其解決問題的希望。 多輪艱難磋商后,一道曙光終于穿透僵局。雙方最終達成協議,除許某先前墊付的2萬元醫療費外,需再支付給蔡某5萬元。考慮到許某的實際償付能力,協議采用“現金+分期”的靈活履行方式——簽約當日支付3萬元現金,剩余2萬元于6月15日前付清。這一方式既最大限度保障了蔡某及時獲得大部分補償,又為許某爭取到寶貴的緩沖時間,為其履行承諾、穩定生活留下空間。 當調解協議書鄭重簽署完畢后,許某長吁了一口氣,那緊繃的心終于有了些許松弛。當蔡某接過第二筆賠償款,臉上也浮現出和解的釋然。一場可能引發的沖突,在磻溪司法所的專業介入與人文關懷下,最終消弭于無形。 編后:這起糾紛的圓滿解決,是磻溪司法所“強化隱患化解、筑牢穩定根基”工作理念的生動實踐。當三輪車撞出的不只是傷者肋骨的裂痕,更是兩個家庭生活的裂縫時,人民調解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共筑,最終彌合了這道深淵——它證明,重點人群的平穩回歸之路,需要社會在剛性規則之外,鋪設更多理解與扶助的基石。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