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江清水何以安瀾 ——閩清法院打造閩江流域水生態保護新范式 群巒疊翠,江水依依。作為連接閩中山區與福州的重要樞紐,閩清縣“一江五溪”縱橫交錯,143條大小支流貫穿全境,境內的福建雄江黃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更是作為“閩江中下游最后一個優質水源涵養地”,構筑起拱衛省會城市福州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為守護好這一泓清水,近年來,閩清法院堅持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閩江流域水生態環境,打造“制度機制先行、法治護航托底、生態價值實現”的流域治理保護與發展工作格局,以司法護綠答卷守好閩江入榕“第一哨”。 凝聚水系治理協同合力 漫步閩清江濱休閑棧道,夏日恬靜適意,江風習習,鷺鳥群飛,山水之城幸福而宜居。近年來,閩清法院推動水系治理從“分散”到“集聚”的機制之變,形成閩江流域司法保護工作“點-線-面”的治理格局,以司法擴綠答卷護航一城山水。 閩清法院為夯實生態司法與行政執法協作,發布閩江流域首份水環境《司法保護令》,將禁止無證排污、禁排劇毒農藥等9項嚴格禁止事項公布于閩江流域閩清段,以“負面清單”推動正向引導。法院還制定水環境保護宣講計劃、自主拍攝《法護青綠》宣教片,借助線上線下面對面、“屏對屏”的宣傳解讀,引導流域沿線居民主動參與到水資源保護行動中。 同時,該院擴大“解紛圈”,構建司法嵌入式“河長制”的涉水生態環境糾紛大調解工作機制,以駐“河長制”法官工作室為抓手,成立全市首個“河道·濕地生態司法保護訴調工作室”,聯動縣公安局、檢察院、司法局、環保局、水利局、林業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成立“閩之福·清之秀”調解隊,選聘生態專業特邀調解員19名,訴前化解涉水生態環境矛盾糾紛15起。 此外,閩清法院聯動閩侯法院、閩侯縣水利局、閩清縣水利局簽署《關于深化閩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跨域協同保護機制的實施方案》,建立閩侯、閩清兩地流域生態水環境“三協同”模式,與延平、尤溪、古田、閩侯五地法院組建閩江沿線四市五地法院司法協同保護聯盟,實現閩江流域“分段治理”向“協同共治”轉變。聯合縣水利局開展上下游聯動巡河、聯合座談、生態巡查14場,推動形成水生態環境共治共享、協同保護的良好局面。 筑牢水域司法保護屏障 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近年來,閩清法院深耕生態審判領域,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逐步形成“智力支撐-實踐落地-效果鞏固”有機整體的水域司法格局,推動水域司法保護從“治罪”走向“治理”。 借智借力,閩清法院聯合縣政協、黃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等行政單位及福州大學法學院搭建“梅好協商”平臺,依托平臺開展民主協商、專家講壇等活動,借“外腦”提升審判專業度。同時,組建水利、礦產、林業等領域的人民陪審員庫與生態技術專家庫,以科學力量校準司法裁判天平。 該院還成立生態保護巡回法庭,由生態庭法官駐點服務,深入案發地開展巡回審判3場。聯合黃楮林管理處成立生態司法保護示范基地宣教隊伍,依托巡回審判機制,在林區、水庫等現場開展標本宣傳、普法宣教6場,覆蓋群眾1500余人次。在一起因失火造成生態破壞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中,巡回法庭搬進林區,為護林員、村干部、周邊村民帶去沉浸式森林防火實務培訓。 不僅如此,閩清法院發揮環境公益訴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救濟和修復功能,2023年以來,共審結盜伐、濫伐林木等破壞水源涵養林案件5件,判處罪犯5人。建成“法官林”生態修復基地,聯合黃楮林保護區管理處等七部門推動“森呼吸·閩江脈”生態護航計劃,補植復綠1188.23畝,增殖放流本地生長魚苗139萬余尾。 勾勒水美經濟發展輪廓 一池碧波清水,兩岸業興景美。近年來,閩清法院積極助力縣域產業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推進水美經濟的生態價值實現從“辦結”到“溯源”的路徑之變,以司法興綠答卷撣落發展塵埃。 該院聯合閩清縣政府、閩侯法院簽署《關于建立跨區域行政爭議預防與化解“3+N”機制的實施意見》,運用該機制成功調解福州黃楮林景區開發有限公司和雄江鎮人民政府行政補償糾紛,在調解書框架內增設“生態修復補償條款”,為景區修繕劃定生態紅線,疏通森林溫泉生態資源向經濟價值的轉化路徑。還推動部署“一江五溪”河道·濕地生態司法保護行動,針對雄江鎮梅雄村漁業養殖無序發展威脅水質環境等問題,協同縣文旅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開展聯合座談、生態巡查20余場,通過走村入戶,為養殖戶講解轉產上岸政策,提供生態旅游產業幫扶。如今,雄江鎮“水上布達拉宮”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 緊盯畜禽養殖污染痛點,閩清法院依托閩清橄欖等“梅”字號地標農作物,創新構建“一庭一農品”矩陣布局,有序推動養殖戶轉產轉業,源頭減少畜禽養殖污染。聚焦工業排污治理,通過“精準普法進企業”“以庭代訓強警示”等形式,扎實推進閩清縣水質提升“百日攻堅”專項行動。發布的劉某、俞某開設非法電鍍點將電鍍廢水直排溪流的非法電鍍案入選全省水資源司法保護十大案例,以司法示范引導產業結構優化,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