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實施五周年,為讓這部與社區矯正對象息息相關、與社區治理緊密相連的法律真正被群眾所了解,連日來,南平市延平區大橫司法所策劃了一系列既有意義又接地氣的活動,從集中學習到公益實踐,再到走村入戶宣傳,一步步讓紙上的法律條文在群眾身邊“活”起來。 “如果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外出,請假流程到底是怎樣的?”“每月考評分數對我們有啥實際影響?”近日,在大橫司法所組織的社矯法集中學習現場,矯正對象們提出的問題都很實在。工作人員并沒有念法條、走形式,而是結合平時工作里的真實案例,把社矯法中“監督管理”“教育幫扶”這些核心內容講得清清楚楚,比如哪些行為會影響考核、積極表現能獲得什么獎勵,都用大家能聽懂的話一一說明。互動環節中,疑問被逐個解開,不少人點頭說:“以前總覺得規定多,現在明白了,守規矩既是約束,也是在幫自己順利度過矯正期。” 然而,光有理論學習還不夠,該司法所接著組織矯正對象到社區矯正公益基地——“幸福里”社區(孝老公寓),用公益勞動踐行社會責任。“吭哧吭哧!”在一番勞作中,矯正對象分工明確、精心協作,或爬梯清塵除雜,或俯身擦刷積垢,原本臟亂的死角煥然一新,大家以專注的行動展現著改進的信心。通過公益勞動,矯正對象不僅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更在服務他人中體會到存在感、價值感,為順利融入社會奠定了良好基礎。 除此之外,社區矯正工作同樣離不開社區支持。該司法所的工作人員隨后又帶著宣傳材料,走進周邊村居。他們在村口廣場、村民活動室貼海報、發手冊,遇到路過的村民就停下來聊聊:“社區矯正不是不管,是在社區里幫助他們改過自新。如果身邊有矯正對象,大家多一分理解,也是在幫他們更好地回歸社會。”工作人員耐心解答村民關于“社區矯正與監獄矯正的區別”“社區如何配合矯正工作”等疑問,消除部分群眾對矯正對象的誤解,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社區矯正幫扶工作,營造“理解、尊重、接納、幫助”的良好社會氛圍。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