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法顯剛柔 青山綠水長 ——南平創新生態保護執法模式實現環境經濟雙贏 生態是南平的靚麗名片,也是南平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抓手和底氣。近年來,南平市在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的天平上,始終致力于尋找精準的平衡點,積極探索創新“剛性執法”與“柔性服務”相融合的行政執法模式,讓執法“剛”中帶“柔”,用“溫度”將執法工作推向新“高度”,在為南平綠色發展保駕護航的同時,努力走出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之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執法決定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部門協同 今年1月,建陽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接到建陽區生態環境局函告“某公司指使外包單位偷倒污泥”線索。 “我們接到函告后,立即開展調查,確認該公司未按合同擅自傾倒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處理后的污泥,事件發生在建陽,但涉事車輛歸屬延平區……”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建陽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多次與建陽、延平兩區多個相關部門協同,對涉事公司、人員的違法行為,按規定作出處罰,并要求整改到位。 在順昌縣,公安、林業、農業農村等8個部門抽調多名執法人員組建“順昌生態聯合執法中心”,并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組建生態巡查隊伍,開發“生態巡查云平臺”和“智慧生態App”,實現全縣生態問題“一張圖”監測。設立的“生態110”24小時舉報熱線,還形成“生態共治、部門聯治、全民群治”的新格局。近年來,順昌縣累計發現生態領域問題10.4萬件,處理10.1萬件,處理率達97%。這種創新的執法模式,不僅提高了執法效率,還降低了執法成本。 浦城縣建立“部門聯動+群眾參與”防控體系,強化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協作,設立農資打假舉報熱線,發動群眾提供線索,構建全民參與的農資安全防護網絡。 這些案例、機制都是南平市綜合執法聯動體系建設,促進生態執法質效提升的生動實踐。2024年以來,全市在生態環境領域全面推行“綜合查一次”制度,共發布有關生態環境領域的“場景清單”62個,整合精簡檢查計劃95個,減少檢查118次,有效提升聯合行政檢查成效,降低企業迎檢成本和負擔。 以“補”代罰 近年來,南平多地探索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對企業、個人違法行為依法處罰的同時,引導其通過補植復綠、增殖放流、污染治理等方式承擔生態修復責任,實現“環境有改善、違法受懲戒、社會得警示”的綜合效果。 2024年11月,光澤縣鸞鳳鄉綜合執法大隊河道專管員在轄區廖家灣河段巡查時,發現當事人官某正在電魚,當即制止并報告。鄉政府召集相關部門聯合查處,現場收繳非法電魚工具和漁獲物。 光澤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執法人員表示:“當事人違法行為輕微,積極配合調查并承諾愿意消除危害后果,依據相關規定對其減輕處罰。”隨后,當事人在執法人員見證下購買2000余尾魚苗在指定水域放流。鸞鳳鄉村民稱贊:“這個方式好,既懲罰違法者,又保護富屯溪水域生態。” 順昌縣林業局與縣檢察院聯合推出“檢察+碳匯”生態修復機制。該機制通過以“補”代罰修復生態的方式,既讓賠償義務人接受了教育,又使被破壞的生態環境得以修復,進一步形成了環境有價、損害擔責的社會氛圍,有效遏制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行為。 像南平這種以生態補償方式處理的案件,充分將融合治理、柔性執法與生態修復統一到聯合執法中,成為南平生態保護執法的新模式。 柔性執法 監管的“硬度”與“溫度”并非對立,關鍵在于執法理念的“柔性嬗變”。南平市在生態執法中始終踐行寬嚴相濟原則,以制度文明護航生態文明,更用柔性執法傳遞人文關懷,為優化營商環境注入溫暖力量。 松溪生態環境執法人員在一次現場檢查中,發現某文具公司的危險廢物儲存間未按標準設置識別標志,違反相關規定,本應給予該公司罰款12.25萬元。但在實際執行中,執法人員并未簡單“一罰了之”,而是對照免罰清單,秉持包容審慎的柔性執法理念,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 “依法免罰給企業改正機會和容錯空間,督促其履行環保主體責任,減輕經濟負擔,實現教育與減負雙重效果。”執法人員表示。 而這種“溫度”同樣也體現在邵武市對餐飲油煙污染的治理中。 餐飲油煙關乎大氣質量與居民生活,卻也直接影響中小商戶的經營生計。邵武市生態執法部門沒有選擇“以罰代管”,而是針對油煙排放現狀,采取“一對一”幫扶措施,讓商戶知道“怎么改、改到哪”。對初次違規且未造成嚴重后果的商戶,整改既符合環保要求,又體現執法溫度。2024年以來,邵武市累計檢查餐飲場所1220余家次,發現問題均限期整改和跟蹤監督,對積極整改商戶免罰。 從松溪“容錯免罰”到邵武“幫扶整改”,南平生態執法緊扣“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對輕微違法行為包容,引導企業和商戶從“被動整改”轉向“主動合規”,守住生態保護法律底線,營造包容的執法環境。 服務先行 處罰不是目的,讓群眾知法、懂法、敬法才是基層長效治理的關鍵。南平執法機關將普法融于執法,讓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近日,武夷山市組建生態保護“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隊伍暨“武夷藍”生態法治宣講隊,融合多方力量,在轄區開展生態環保法治宣傳活動。據武夷山市司法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在采茶季等關鍵時期,‘生態警長’和志愿者開展治安巡邏防控、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對茶農們進行生態普法,護航茶園豐收,筑牢生態安全。” 建陽區創新推行“企業點單”服務機制。2025年1月,某公司通過小程序提交排污許可證變更指導訴求。建陽生態環境局接到“訂單”后,組織業務骨干及第三方機構深入企業,提供政策宣貫和技術指導,現場完善排污許可變更信息填報。“手機‘點單’,專業人員上門解決問題,進行深度‘體檢’,環保問題一次性解決,太方便了。”企業工作人員稱贊說。 政和縣司法局成立社區矯正生態保護公益活動基地,集多種功能為一體,定期組織涉林犯罪社矯對象補種和管護林地,提升其生態環保法治意識。 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上,南平市劃定生態保護的紅線,打造“剛柔并濟”的生態環境執法模式,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同頻共振。 “生態環境事關民生福祉,綠水青山更需法治護航。我們將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突出位置,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領域行政執法監督、法治宣傳、法律服務等工作,為南平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堅實法治保障和優質法律服務。”南平市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郭冠中表示。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