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行有“智” 助企有“方” ——廈門市集美區人民法院善意執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為深入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執行規范提升三年行動”,精準服務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廈門市集美區人民法院聚焦護航民營企業發展以及涉企小標的執行案件,結合“終本清倉”“交叉執行”行動,堅持雷霆手段與司法溫度并重,開展涉企案件專項攻堅集中執行行動。 今年以來,在專項執行行動期間,集美法院共拘傳到位55人次,實際拘留15人次,為企業執行到位1298.86萬余元,有力保障勝訴權益;實地走訪涉執企業47家,采取“活封活扣”善意文明措施,助力16家企業走出困境、恢復經營;向112家主動履行的企業送達自動履行證明書,幫助企業信用修復。 信用修復促雙贏 “對方未履行維修義務,我們才暫緩付款,現在公司正在參與招投標項目,賬戶被凍結實在讓人著急。”7月8日,廈門某建設公司負責人聯系集美法院執行法官,希望與申請執行人協商,早日解凍公司賬戶。 這起矛盾源于該公司與王某的合同糾紛。根據生效民事調解書確認,廈門某建設公司需向王某支付工程款78萬元,其中,質保金15萬需要在王某履行維修義務后支付。該公司支付大部分款項后,因王某未完成工程維修,雙方就質保金支付產生爭議,公司拒付剩余的15萬元,案件由此進入執行程序,公司賬戶被依法查控。 經溝通,承辦法官迅速梳理案情,找準問題癥結,一方面工程建設確實存在瑕疵,另一方面承建人王某無能力履行維修義務。 為高效破局,承辦法官組織雙方面對面協商,擬定維修款抵扣的執行方案。在承辦法官的引導下,雙方開誠布公面談,達成一致意見:公司聘請第三方工人對項目進行維修,2萬元維修費用從質保金中抵扣,剩余質保金13萬余元由廈門某建設公司一次性向王某支付。 案件執行完畢后,承辦法官第一時間屏蔽該案執行信息,向廈門某建設公司送達自動履行證明書,助力信用修復。從立案到結案,僅花費5天時間。目前,該公司已順利進入招投標流程,一場可能影響企業發展的“風波”就此平息。 分期償薪保生機 “我們真不是故意拖欠工資,等追回客戶欠款,我們一定第一時間補上工資!”今年4月,廈門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拖欠4名員工工資共計12萬元,員工向勞動仲裁部門申請維權后,案件進入執行程序。 基于該公司信用良好,執行法官并未簡單采取強制措施,而是深入企業走訪調研,發現公司因下游客戶拖欠款項導致資金鏈斷裂,雖瀕臨絕境,但公司主營業務仍具有市場潛力。 執行法官敏銳意識到,若直接將公司列入失信名單,不僅無法從根本解決欠薪問題,還可能致使客戶對該公司失去信任,不再簽訂新訂單,從而導致企業徹底停擺,更多員工權益得不到實現。 為保障當事人勝訴權益,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執行法官參照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庫典型做法,采用“預納入失信名單”機制,向企業送達“預納入失信名單”通知書,為“失能”企業爭取緩沖時間。 同時,執行法官組織雙方協商溝通,要求公司公開下游客戶回款信息,結合客戶每月25日回款特點,制定分期還款方案。 經多次協商,雙方達成和解意見,自今年5月起,分三期支付欠款,法院定期核查企業回款情況。截至6月,企業已按時支付兩期欠款,員工安心,企業商業信譽得以保全,在司法“緩沖帶”重獲經營生機。 活封活扣紓企困 在一起買賣合同糾紛強制執行案件中,廈門某器材公司因泉州某科技公司拖欠支付90余萬元設備尾款,向法院申請查封拍賣泉州某科技公司的印刷生產線機器設備。 “公司經營剛有起色,設備被拍賣,就真的徹底完了。”泉州某科技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6月27日,法官實地勘查時發現,目標設備是該公司的“經營命脈”,強制拍賣無異于殺雞取卵,可能導致企業朝夕間便破產倒閉。 秉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法官組織雙方當事人協商。“查封拍賣看似簡單,但企業倒閉了,剩余賬款更難追回,‘活封’給予企業生機,才能讓它有持續償付的能力。”法官釋法說理后,雙方決定采取“活封活扣”“分期履行”方式處理該案,當場達成執行和解協議,泉州某科技公司支付33萬余元后,廈門某器材公司同意暫時撤回執行申請,允許泉州某科技公司繼續使用印刷生產線機器設備,并分期支付剩余款項。 “活封”保住生產線,科技公司得以持續經營“回血”,器材公司獲得償款保障,實現了“保企業”“保債權”的雙贏。 自涉企案件專項攻堅集中執行行動開展以來,集美法院深入走訪調查,精準區分企業“失能與失信”,既通過雷霆出擊手段震懾惡意拖欠款項的失信“老賴”,也堅持善意文明執行,對暫時困難但有發展潛力的“失能”被執行企業,慎用查封、扣押等強制措施,為企業預留必要經營資金和發展空間。這種司法力度與溫度并重的舉措,為企業發展清障護航,讓法治成為最優營商環境的堅實保障。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