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在瑪納斯,不能不談玉。哪個援疆干部的宿舍里,不放著幾塊自以為是的精美玉石,陪伴著一段援疆旅程。周末,空閑時,就到瑪納斯河、清水河、塔西河岸走走,享受一河清涼,也說不定就撿到寶了。夏季的瑪納斯河,一路奔騰著別樣生動的碧綠浪波,水流怎么就這么綠呢?還不是河底有碧玉嘛! 瑪納斯碧玉有多神秘,可追溯到上古文明的源頭,《山海經》里提到“潘侯之山”,有“潘侯之山多玉”的說法。據清代《西域圖志》考證,這些產玉的山很可能就是今天瑪納斯碧玉的產地附近。如是說來,我走進瑪納斯南山深處,似乎就走進了《山海經》一頁古老的紙書里了。愛玉如命的彭明山先生告訴我,這還沒到《山海經》,得翻過無數座南山抵達后山,攀爬到海拔4000米冰川侵蝕地帶、長滿積雪的地方,那才是“潘侯”。我們都沒本事到達,只有哈薩克族牧民朋友才有這個能耐,他們騎著馬、帶上烤馕,馬上不去的地方,就徒步,走幾天,宿在雪松下,以雪解渴,背塊碧玉下來。深山里,野生動物多,狗熊、野豬、狼、鷹什么的,處處兇險。彭明山一友人,玉沒找到,遇見了熊,差點丟了性命,鼻子被咬沒了,腿腳被襲,重傷,還好被牧民朋友救下了,再也不敢冒險進山了。聽得我心底一陣陣發寒。 小時候,我們家針線笸籮里,有一個白玉手鐲,鐲有一斷裂細紋。這是祖上留下來的東西,鄰居們來看稀奇,玉佩戴在身上,可以抵人一命的,可是這塊玉死了。大家有些失望,它是否真的替老祖宗抵了一回命?大人們端了一碗清水來,拔一根黑頭發絲纏繞其間,置于碗底,表示還其一命,讓玉復活過來?!侗阕印分性唬骸敖鹩裨诰鸥[,則死人為之不朽?!蔽鳚h楚襄王劉注墓出土號稱“中國第一棺”的鑲玉漆棺,使用了2095片碧玉,絕大多數來自瑪納斯河流域。西漢中山靖王劉勝與其夫人竇綰的兩件金縷玉衣的玉片多選用上乘的瑪納斯碧玉。這些豪門權貴,如何得來遠在烏孫之地的瑪納碧玉呢?這也許是最初的絲綢之路了,絲綢之路之前,不知“潘侯之山”又有著怎樣的神秘故事了。 十五年前,雪后北京故宮,我一個人走進壽寧宮花園。彼時萬物清寒,不見一個人影,偶然看到冰雪從琉璃屋瓦滑落,一只烏鴉飛過、落下幾聲凄涼的鳴叫,世界靜謐得令人有些后怕。我見到了那兒珍藏著清代玉雕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圖》,比人還高的龐大玉石,雕工圖案栩栩如生,我驚呆了,長久駐足著,在皇權擁抱著昆侖雪山威嚴面前,在天下江山為我的皇家氣派里,突然憶起兒時那個渴盼她復活而后消失的單薄白玉鐲子,令我無限遐想。那時,無論如何我也不敢想象,有一天,我會來到天山腳下,成為援疆干部一員,來到瑪納斯生活,震驚那裝扮著皇宮生活的日常里,處處散發著瑪納斯山水精華的靈動氣息。 故宮珍藏有一塊瑪納斯玉盤,胎體厚重,光潤無瑕,原為準噶爾貴族敬神的重器,準噶爾頭目阿睦爾撒納發動的叛亂被平定后,此玉盤作為戰利品被貢入朝廷。乾隆帝御制《玉盤謠》,刻于盤中央,以紀念其事。清“二十五寶”中的“碧玉敕命之寶”“天子行寶”“皇帝行寶”“垂訓之寶”,用的,都是一塊塊溫潤的瑪納斯碧玉。其他如乾隆武功十全之寶、碧玉光素直口碗、碧玉蕉葉獸面紋出戟觚等皆是瑪納斯碧玉珍品,今天的瑪納斯人,將那皇宮珍藏之寶以一比一復制,陳列在自己的玉店內,以一番得意驚喜,為此榮耀自豪。 曾經謫居在烏魯木齊的大文學家紀曉嵐,曾寫下“夜深寶氣滿山頭,瑪納斯南半紫謬?!睘豸斈君R都統尚安在一份密折中寫道:“金廠夫首獻千二百斤碧玉,形如臥牛,色若春水?!北逃裣∪眲倜廊?,何為他人所有,乾隆五十四年(1789)春,一道加急密諭震動西北:“瑪納斯綠玉著照和闐玉例嚴查,私帶者以重罪論。”乾隆希望帝王之家壟斷碧玉珍稀,塑造“天賜祥瑞”政治神話。而后,清嘉慶年間,新疆都統和寧在《三州輯略·物產》以文懷之:“瑪納斯城百余里,名清水泉。又西百余里,名后溝。又西百余里,名大溝,皆產綠玉。”一場場大雨、無數次崩裂的雪山融水,將碧玉沖到河谷,清水河、塔西河、瑪納斯河帶著山谷的玉石,淌著碧波,一路奔向準噶爾盆地深處?!缎陆畧D志》對瑪納斯縣清水河出產的碧玉曾有一段注文:“瑪納斯河源清,產玉,故名清水河。玉色黝碧,有文采,璞大者重數十余斤。又北流百里,入烏蘭烏蘇河中,多碧玉。”牧民們在山上放牧、飲馬,河流發大水過后,就到河里撿玉,做玉石生意如彭明山者,時常走訪牧民朋友們家,看玉、賞玉,從那兒到得玉。年輕時,彭明山帶著孩子,跑遍瑪納斯河谷,找石頭、撿玉,就喜歡著一河清涼的風、喜歡上一河翠綠的浪波。玉交有緣人,說一牧民老漢時常坐在家門口的一塊石頭上休息、抽煙,也不知坐了多少年歲,那石頭,卻被一識玉的陌生來客,一夜間搬走,賣了數萬元。前些年,有牧民在瑪納斯“潘侯之山”里,發現了一塊一噸多重的玉石,冒著風雪,十多人進山了,帶上馬匹、駱駝、牛羊,馱著生活用品、拉石裝備,翻雪山,攀陡崖,涉溪流,夜宿氈房,潑水結成冰道,在冰道上拽運,一天吃掉一只羊,耗了一個多月,才得此寶貝。 后來,乾隆帝關閉了在瑪納斯上游十余處官辦采玉點,瑪納斯碧玉沉睡兩百年后,1973年北京玉器廠傅莫老先生在瑪納斯縣城發現關鍵線索,地質人員經數月爬山涉水,終在瑪納斯雪山深處發現了碧玉礦脈。在天山北麓的雪線邊緣,乾隆五十四年設立的“博羅通古溝口卡倫”遺址,殘存的烽火臺基座上,依然可辨認當年守軍刻畫的玉礦分布圖,那些被風沙侵蝕的線條,恰與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著的《瑪納斯綠玉礦脈圖》遙相呼應。伴隨著絲綢之路的駝鈴聲,穿越大漠風沙,“潘侯之山”的瑪納斯碧玉穿過西漢的絲綢之路,在大唐長安歌舞聲中,又一路前行,來到燕山腳下,來到了紫禁城里。乾隆春風得意一曲玉盤謠:“咄哉玉盤徒華滋,不可食兮不可衣。連城價詎如窮奇,俘彼禍除可罷師。前歌后舞樂雍熙,環玩吾將安用之。”引得王公貴族們趨之若鶩,以此為詩賦聯首,爭相傳唱。 在三明援疆指揮部我的家里,客廳窗臺下,有上任援疆教師留下來的兩塊石頭,似玉那樣,他援疆結束,沒有帶走。而我,也在瑪納斯河撿到了精美的石頭,放在窗臺那兒。我想著,一年過后,會把這石頭帶回福建的家嗎?我只是羨慕著哈薩克族牧民,幼稚孩童時亦獨自騎著高頭大馬,高挺鼻梁,腰掛碧玉,馳騁在廣闊無邊的草原上,淌過“金版玉底”瑪納斯河,在一河碧綠的波濤里,激揚起雪白的浪花,盡顯自在不俗的高貴氣質,一鞭揚起,風吹草低見牛羊處,又翻過了一座高高的“潘侯之山”。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