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南平市文旅經濟發展大會日前在建甌市召開,大會以“加快建設大武夷文化旅游圈”為主題,提出了“全域共建”“全域共進”的要求。 “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建設需要全域共建全域共進。全域共建強調打破行政壁壘和行業界限,通過政府、企業、社區、居民等多元主體的協同合作,“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加強部門協同和服務集成。” 筆者日前到訪武夷山,親身感受了當地政府釋放加快發展文旅經濟的誠意,武夷山主景區2025年全年免門票,市內公共交通免費乘坐。不過,經歷了兩件小事,卻令人感到“全域共建”尚有進一步改進的地方。 下梅村是萬里茶道第一村,到訪下梅村的游客和各類媒體日益增多。在武夷山期間,看到一家自媒體博主制作播出“重走萬里茶道”,對下梅村收取50元的門票費頗有微詞。自1728年《恰克圖協議》開創了萬里茶道,奠定了萬里茶道的開始。為此,萬里茶道于2019年列入《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將于2026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申遺文本,爭取202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下梅村收取門票,可能鎮村所為,以此維護沿溪兩岸的30多棟明清時期的古民居,本無可厚非。但是,對于“加快建設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對于推進萬里茶道申請世界遺產的進程,則應算大賬。沒有萬里茶道起點的不擇細流,就沒有萬里茶道一路拓展、開放包容。所幸,視頻播出沒兩天,當地政府聞過則喜,善納嘉言,取消了50元的門票費。 另一件事,我了解到在星村鎮福蓮茶莊園設有吳覺農紀念館,向朋友借了車,前往參觀,不料吃了閉門羹。打電話進去,首先問你是茶莊園住客嗎?不論我怎么闡明來意,接電話的女士就是不同意。吳覺農在茶界被譽為“當代茶圣”,他在武夷山雖然只有三年多的時間,卻在中國近代茶業史上占據重要的位置。1942年,他在武夷山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國家級”茶葉研究所,是實施“茶科技”的先行者。因為我要進一步了解吳覺農當年與武夷山茶人江素生通信的情況,才去造訪。結果無功而返,還先后聯系當地三個朋友,都回復搞不定。福蓮茶莊園是家茶企,企業行為不宜妄議,只是不解。當年能在莊園內創辦“吳覺農紀念館”,是文化自覺的一種表現;但如今卻以“需要預約參觀”方式拒人門外,社會公眾人物不向社會公眾開放,則有悖于“全域共建”理念。因為拒絕一個人的進入,就有可能減少一份協同共建的力量。 全域共建是手段,全域共進是目標。全域旅游不止是政府行為,全域共建應當有全民參與。只有人人參與,才有可能處處是景。不論是一個古村落,還是一家企業,如果從本位著眼,他們所作所為都可理解。但是,若從大局利益出發,從區域發展的系統性方法論來講,就未必行得通。小事見真章。“加快建設大武夷文化旅游圈”,需要從小事做起,需要從被人忽略的細節做起。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