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香里的治理密碼 ——松溪法院平安指導員織密基層共治網 “葉警官,今晚能不能來村里幫忙調解一起糾紛,他們都快打起來了……”近日,松溪法院法警、平安指導員接到官路村書記的“求救”電話,急忙趕往村中,與鄉政府、村兩委、人民調解員等,通過“吃茶話事”的形式,安撫雙方情緒,促進糾紛化解,制止了群體性事件發生。 在松溪,“吃茶話事”已成為基層治理的“金鑰匙”。近年來,松溪法院跳出“就案辦案”思維,以36名平安指導員為紐帶,將司法力量下沉到田間地頭,通過平安+“法”、平安+“楓”、平安“共享”三重路徑,讓法治陽光照進每個村落,繪就了一幅“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基層治理新畫卷。 平安+“法”:茶香里的普法課 “法官,太謝謝你們了,經常來村里給我們老人家普法!”不久前,在松溪縣舊縣鄉六墩村的茶亭里,七旬老人吳大爺拉著平安指導員林玲的手連聲道謝。這樣的場景,不時在松溪的村落里上演。 自平安指導員制度啟動以來,松溪法院平安指導員化身“法律宣傳員”“矛盾調解員”,穿上講習員的馬甲帶著宣傳手冊,深入田間地頭、村居民舍,以茶為媒,普及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引導群眾依法妥善處理矛盾糾紛、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在東門村的“吃茶話事”點,墻上掛著的“糾紛調解臺賬”記滿了故事:有叔嫂因征地賠青補償款發生糾紛,被一杯濃茶化開積怨;有法官走進村落為村民普法,模擬詐騙場景教留守老人識破電信詐騙騙局……“現在村民吵架少了,遇事先問‘這合不合法’。”村支書指著臺賬感慨。 平安+“楓”:聯動里的解紛術 “吳警官,這工傷賠償到底怎么算?”源尾村吃茶話事點里,村支書楊春花焦急地向松溪法院法警、平安指導員吳珊珊求助。外地村民薛某受雇在山場砍樹時受傷,雙方就賠償問題僵持不下,吵得面紅耳赤。 “對方已經到仲裁院申請調解了,但賠償金額還是沒談妥。”聽到這里,吳珊珊當即向仲裁院仲裁員進一步了解情況,又聯系渭田法庭法官,一場跨部門的“茶桌調解會”在仲裁院展開。“你們看,《工傷保險條例》明確規定……”法官用茶勺在桌面上劃出賠償計算清單,仲裁員講政策,村支書聊鄉情。三小時后,雇主端起茶杯一飲而盡:“我同意這個方案,我再補17.2萬元!”簽訂調解協議后,剩余賠償款當日就全部到賬。 這是松溪法院踐行“楓橋經驗”的縮影。該院將平安指導與“吃茶話事”工作機制、法院指導糾紛化解職能深度融合,主動融入“黨委領導、政府支持、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基層治理大格局,以“法院+”多向發力,不斷解鎖多元聯動解紛“新版圖”。 “以前村里吵架時不時就說要報警,現在坐下來喝杯茶、聊聊天,氣消了,事也解決了!”村民李大姐笑著說。 平安“共享”:末梢里的共治網 “我不管,必須賠償!”祖墩鄉甫場村村民虞某某在家中不慎摔倒,后立即送往醫院,因就醫途中受供水工程施工影響通行,后在醫院搶救無效去世,其家屬找上施工方要求賠償,情緒激動。松溪法院平安指導員邵昊翔接到祖墩鄉綜治中心求助后,迅速聯合“共享法庭(祖墩e站)”入駐法官、祖墩鄉司法所所長組織調解。 “您先喝口茶,慢慢說。”在綜治中心,法官給家屬遞上一杯茶,聽他們哭訴完委屈,娓娓講述:“施工方是否擔責,要看是否存在過錯……”茶香氤氳中,家屬的哭聲漸漸平息,施工方也主動提出愿意給予人道主義補償。 兩天后,雙方在調解協議上簽字,一場可能激化的沖突消弭于無形。 這得益于松溪法院著力打造的“平安共享”體系——將平安指導制度與“共享法庭”串聯,與積極融入綜治治理中心建設結合。平安指導員根據需求到鄉鎮“共享法庭”開展“案例現場教學”,“共享法庭”對接法官在線指導糾紛化解,多舉措引導村民發生矛盾糾紛主動前往“綜治中心”“共享法庭”尋求化解。如今,松溪縣已有9個鄉(鎮)實現“共享治理”全覆蓋,基層調解員的法律素養、糾紛調處能力顯著提升,群眾“找法”“用法”成本大幅降低。 “下一步,我們要把‘平安茶’泡得更濃。”松溪法院副院長吳積標望著墻上的“共享法庭”分布地圖說,“接下來,松溪法院將繼續大力發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用好‘平安指導員’工作機制,走好‘平安’與‘法’的融合之道,切實訪民情、聽民聲、知民意、解民難、惠民生,以實際行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