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書記,我們又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交通事故賠償糾紛案件,需要請您‘出山’了。”今年4月,漳平市新橋鎮西埔村黨支部書記盧衍建接到漳平市人民法院新橋法庭庭長陳霖的電話。掛斷電話,盧衍建立馬安排好手頭的工作前往法庭,由此開始了一場一波三折的調解…… 事故——傷情蹊蹺 盧衍建趕到新橋法庭的時候,這起糾紛案件的雙方當事人已經不歡而散,他當即向陳霖了解糾紛的具體情況。 原來,3個月前,蘇某駕車在鄉道行駛時越過道路中心的虛線,與對向駛來的由王某駕駛的二輪電動車發生剮碰,造成王某受傷。經交警部門認定,蘇某對事故負全部責任,王某無責任。事故發生后,王某要求蘇某賠償醫療費、誤工期等費用共計5萬多元。 不料,蘇某提出異議。她認為,王某第一次住院的材料中沒有體現有骨折,醫囑也沒有體現有骨折,因此王某的骨折不是交通事故造成的。在依法委托鑒定后,鑒定機構卻告知鑒定事項無法鑒定,賠償問題陷入困局。 僵局——互不退讓 “雙方系鄰居,案情并不復雜,且金額也不大,我認為大概率可以調解。但是前后歷經一個多月,2人的關系仍然劍拔弩張。”陳霖向盧衍建說道。 “蘇某與王某不僅是鄰居,還是親戚,此前曾鬧過矛盾,關系一直比較緊張。”盧衍建解釋道。 “難怪我在調解的時候,總覺得兩個人相互攢著一口氣,似乎覺得自己如果退讓了就會變成沒道理的一方。這種調解是很難開展的,雙方當事人較勁的勁頭已經超過了想要解決問題的心理。”陳霖表示。 了解情況后,盧衍建決定先與蘇某談談。當晚,他來到蘇某家中,想從過錯方的角度說服她先退一步,但蘇某知道盧衍建的來意后大倒苦水,羅列出以往與王某的矛盾,細數王某對她的種種不公。盧衍建清楚,這個時候,蘇某需要的不是一個主持正義的“判官”,而是一個情緒引導者,于是先行安撫蘇某的情緒。 而后,盧衍建到了王某家。王某的反應與蘇某如出一轍,不但向盧衍建激動地表達對蘇某的不滿,還堅決表示自己在賠償金額上絕不會讓步。 破局——換位思考 見雙方各執一詞,盧衍建認為,既然兩個人的關系已出現裂縫,那么說再多好話都無濟于事,只會放大2人的情緒。眼下,只能選擇將這個口子撕得再大些,把所有問題都攤在明面上來講,于是盧衍建聯系陳霖制定了“面對面”調解方案。 “蘇姐,我們先不論你們之前的矛盾糾葛,你駕車撞了人,害別人受傷了,這件事是不是你的錯?是不是就該解決?我們再說說你們之前的矛盾,你一直認為是王姐的錯,你捫心自問:是不是你有錯在先,才惹怒了王姐?”法庭里,盧衍建搶先開口,“還有王姐,你手骨折的事,現在無法鑒定,事實如何只有你自己清楚。我們今天也不在這里爭個輸贏,沒有意義,解決不了問題。” 盧衍建說話直接,雙方當事人雖面露不悅,但也未再激烈爭吵。 “你們應該還沒忘記我們鎮以前叫‘和睦里’吧,和睦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美好品德,這么些年,大家一直遵守,你們不僅是鄰居,還是親戚,這幾個月這么吵、這么鬧,不是讓人看笑話嗎?”盧衍建繼續勸解。聽到這,雙方低頭不語,場面未再失控。 陳霖抓住機會,積極引導蘇某理性看待事故責任,并向其釋明交通事故的賠償標準。同時,引導王某實事求是地陳述傷情和損失,告知其擴大傷情或提出不合理要求都不利于問題的解決,讓雙方尊重事實、換位思考、互諒互讓。 經過多番溝通,雙方都同意各讓一步,最終達成了和解,蘇某向王某一次性賠償3萬元,案件得以圓滿解決。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