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創新驅動平潭檢察轉型升級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6月16日訊 近年來,平潭綜合實驗區檢察院主動順應檢察工作轉型發展,擦亮具有平潭特色的創新品牌,圍繞檢察改革創新,記者采訪了平潭綜合實驗區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江莉。 記者:改革創新越來越成為平潭開放開發和檢察工作轉型升級的共識,檢察院特別強調改革創新主要是出于什么考慮? 江莉:剛才提到“轉型升級”,這是2016年6月實驗區檢察院成立以來一直致力實現的目標,通過改革要實現“兩個轉型”:一個是檢察工作的轉型發展,一個是區檢察院的轉型升級。區檢察院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不僅是機構規格和人事管理的升級,更重要的還是檢察業務的升級,改革創新是我們常抓不懈的重要法寶。具體來說,就是要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平潭擘畫的“一島兩窗三區”戰略藍圖,擦亮富有平潭特色的涉臺、自貿、海洋生態等特色檢察品牌。 記者:平潭綜合實驗區因臺而設、因臺而特,近年來檢察院在打造涉臺檢察品牌方面有哪些新作為新成效,請您介紹下? 江莉: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建設兩岸共同家園,始終是平潭的初心和使命。堅守初心使命,檢察機關在兩岸法治融合上先行先試、在法治護航上擔當作為,擦亮富有平潭特色的“護融促通”涉臺檢察品牌。率先推出平潭檢察惠臺“16條”措施,設立涉臺檢察聯絡室、聘請13名涉臺檢察聯絡員,拓寬臺胞參與檢察工作渠道,深層次推進了兩岸融合發展。我們還著力創新“121”涉臺法治服務平臺,即“一壇”“雙線”“一園”。“一壇”即融合法治講壇,“雙線”即“線上”服務臺胞微信群和“線下”臺胞法律服務站,“一園”即全國首個兩岸法治文化園。2019年3月以來,依托融合法治講壇開展兩岸法治專題授課23場1100余人次,“雙線”解答各類政策和法律咨詢600余人次,為臺灣青年在平潭就業創業提供了優質法治服務。涉臺檢察室先后被評為“全省檢察機關先進集體”“平潭綜合實驗區‘兩岸一家親’工作貢獻獎先進集體”。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6月16日訊 記者:今年是平潭自貿片區成立五周年,制度創新是自貿區發展的靈魂,檢察院在自貿檢察方面開展了哪些探索創新? 江莉:我們充分發揮自貿區檢察室平臺作用,突出創新引領發展,主動融入自貿區建設。先后推出10多項自貿區創新舉措,其中“稅案雙查”、臺灣社工引進和服務、企業合規刑事引導3項機制入選福建自貿區創新舉措,2項獲評全國首創。今年4月,上述3項舉措全部入圍平潭自貿片區五周年“雙十佳”創新舉措,其中“稅案雙查”機制獲評十佳營商環境改革措施,實現了檢察機關培育自貿區創新舉措的新突破。今年我們正在培育“一網三聯”涉臺司法服務模式、臺灣青年就業創業法治引領機制2項創新舉措,持續擦亮“創領發展”自貿檢察品牌。 記者:作為全國第二個國際旅游島,平潭素以生態和旅游資源豐富享譽海內外,保護碧海銀灘這個“真寶貝”,檢察院有哪些創新舉措? 江莉:檢察機關肩負著守護海洋生態環境、打擊涉海違法犯罪的重要職責使命,我們積極踐行“檢察藍”守護“平潭藍”,開展“2020海洋生態品牌年”系列活動,傾力打造“懲治犯罪+綜合治理+公益聯動+智庫協作+生態修復”“五位一體”海洋生態檢察特色品牌。2019年初我們就倡議發起了“守護福建海岸線生態檢察協作機制”,今年4月與海警部門會簽《關于打擊破壞海洋生態環境違法犯罪工作協作機制》并派駐省內首家檢察聯絡室,充分依托協作機制優勢,嚴厲打擊破壞海洋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我們還從打擊非法盜采海砂入手,深化綜合治理措施,深入調研形成《關于平潭海域盜采海砂違法犯罪的情況反映及對策建議》呈報區黨工委,推動全區開展非法盜采海砂違法犯罪專項治理。 記者:讓人民群眾更加直觀了解、理解和支持檢察工作,檢察院是如何展示檢察特色品牌的呢? 江莉:檢察工作要通過耳熟能詳、通俗易懂的方式讓人民群眾熟知,我們正在加快推進“六大特色檢察平臺”建設。目前,已經在臺灣創業園建成“融合發展看檢察”涉臺自貿檢察展廳,打造兩岸共同家園建設的法治園地和重要窗口;在雕塑園建成“生態平潭·檢察護航”生態檢察長廊,成為全區首個生態環保主題法治公園;在本院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打造中小學生教育實踐基地和家長親子教育平臺,該基地還被評為全省十佳青少年教育基地。此外,我們正加快推進在竹嶼湖公園建設“兩岸法治文化園”,打造全國首個兩岸法治主題公園;依托火燒山案發地遺址建設“鵝頭灣生態法治教育基地”,打造生態修復的成功樣本;在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建設“海洋生態法治教育基地”,打造海洋生態跨領域合作和法治體驗平臺。通過打造六大特色展示平臺,能夠生動直觀展示檢察特色亮點工作。 (本報記者 陳菁 通訊員 周孫章)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