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市兩級法院構建勞動爭議化解新格局—— 為企業用工難題“精準開方” 日前,盛夏的福州,盛輝物流集團會議廳涌動著別樣的熱度——一場由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社局、市企聯聯合舉辦的勞動糾紛化解培訓班火熱開班,吸引了全市近300名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及縣區企聯代表參與。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授課,幫助企業準確把握法律尺度,助力從源頭上減少勞資糾紛隱患。 近年來,面對持續攀升的勞動爭議案件,福州市兩級法院緊密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結合福州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民事審判職能,守正創新、與時俱進,逐步構建起勞動爭議案件處理的“福州模式”。 “多方聯動+終局解紛”: 凝聚合力促和諧 近日,在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調解室里,某公司代表與勞動者謝某某在調解協議上簽字,一起勞動爭議就此化解。 此前,雙方因離職補償問題僵持不下,起訴至法院。承辦法官深入了解案情后,認為案件事實較清楚,核心爭議在于公司是否應支付經濟賠償??紤]到簡單判決可能無法徹底化解矛盾,法官決定嘗試調解。然而,經過幾輪溝通,調解仍陷入僵局。 為打破僵局,法官轉變思路,從“單兵作戰”轉向“協同聯動”。法官迅速聯系勞動監察執法大隊,合力解決了勞動者證件被扣押的問題。同時,與勞動仲裁委共同釋法說理,最終就補償金額達成一致,平衡了雙方利益。用人單位當場支付全額補償款,雙方對結果均表示滿意。 近5年來,福州市兩級法院新收勞動爭議案件18074件,審結17263件,年均審結3452件。面對繁重的辦案壓力,如何提升化解質效,實現定分止爭?福州中院民一庭審判團隊通過大量走訪、調研和座談,找到了破局思路。 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不斷拓展多元解紛“朋友圈”,加強裁審協同,深化治理協同。與市人社局、市企聯共建“企業糾紛企聯解”勞動爭議化解機制,形成調解網絡全覆蓋,讓更多案件實現源頭治理和訴前分流;與市人社局建立起裁審聯動協作機制及反饋通報機制,提高仲裁裁決服裁率;依托“親清法企會商廳”與市人社局、市企聯加強資源共享,形成優勢互補、銜接順暢、協同高效的解紛機制……多方力量的凝聚,共同繪就了勞動爭議多元共治的“福州圖景”。 “統籌保護+分類保護”: 精準裁判護權益 “林法官,工資和賠償金我拿到了,真的太感謝您了!”不久前,福州中院民一庭林法官接到了一通電話,電話那頭的余某聲音難掩激動。 余某是一名網絡主播,通過直播銷售服裝。2023年10月起,她按照某公司的要求,在指定場所進行直播,內容、時長都由公司安排,報酬則由公司股東鄒某按月通過微信轉賬發放。然而,公司始終未與她簽訂勞動合同,也未繳納社保。 2024年5月,雙方發生糾紛后,余某申請勞動仲裁,卻因“證據不足”被駁回。無奈之下,她向福州中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勞動關系,并索賠未簽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及違法解除賠償金。 庭審中,公司辯稱余某系鄒某個人雇傭。法院經審理認為,余某工作受公司管理,工作場所有公司標識,股東鄒某以公司名義發出指令并長期固定支付余某報酬,充分證明余某在經濟、人身和組織上從屬于公司,雙方構成事實勞動關系。最終,法院判決支持余某的訴訟請求。 隨著互聯網平臺經濟快速發展,新業態已成為重要就業渠道。據統計,當前新業態從業者達8400萬人,其勞動權益保障備受關注。福州中院以精細化審理為工作的切入點和落腳點,依法審理相關案件,落實社保政策,推動、引導、支持企業和新業態勞動者依法參加相應社會保險;依法審查勞動者與企業之間的人格從屬性、經濟從屬性、組織從屬性,對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認定標準作出重點規范;依法對通過簽訂多份勞務外包合同規避用人單位義務、“假外包真用工”等行為予以糾正,破除“連環外包”規避用人單位責任的“障眼法”,以法治為新業態從業者保駕護航。 “立足審判+延伸服務”: 源頭治理防風險 “這些都是在勞動用工方面常見的糾紛……”3月10日清晨,數字永泰產業園的會議室里座無虛席,福州中院聯合永泰法院在此舉辦“企業用工法律風險防范”專題講座,現場氣氛熱烈。 法官圍繞企業常見的合同簽訂、解除勞動關系等容易出現爭議的內容,進行深入淺出地釋法解惑,為企業規范用工、維護勞資雙方合法權益、創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提供指導。 “今天講座的內容太實用了,讓我們一下子就明白了用工管理的風險點?!敝v座結束后,一家電商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發出感慨。 依法保障勞動權益是系統工程,各方同向發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近年來,福州中院積極推進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工會等溝通聯合,互相通報勞動糾紛化解工作情況,加強信息共享、矛盾預警、摸底排查、共同應對、共同化解等聯動協作,形成部門之間溝通聯系網絡,及時化解勞動爭議。 同時,福州中院與市總工會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職工勞動爭議調訴聯動機制的工作方案》《關于協同推進勞動領域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的意見》,多措并舉落實我國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制度,推動前端治理取得新成效。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