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漫長的疫情,孩子們終于可以正常開學了。 早上,送兒子去六一路的公交站臺,一名中年男子戴著口罩,從我身邊飛奔而過,追趕著前面快要進站的17路公交車。他一邊跑一邊向公交車招手,司機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等著他最后一個擠進車廂才關門。 我兒子只會追著車跑不招手。那天清晨,他要乘坐的115 路公交車從身邊開過,兒子飛快地向公交車跑去,在離車門幾乎只有幾步之遙時,公交車急馳而去??粗h去的公交車,兒子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放慢了腳步,用手擦擦額頭的汗珠,一臉沮喪,等待下一趟車的到來。 晚上,我問兒子他為什么不邊跑邊向公交車招手,或許司機在后視鏡里見你穿著校服,惻隱之心,會等你上車的。兒子反問:如果我邊跑邊招手,車卻沒有停下來,那有多尷尬啊? 因為所謂的尷尬而錯失一次機會。殊不知,人的一生會遇到多少尷尬啊。這純粹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尷尬是我們強加于它的主觀情緒,與“招手不停車”沒有任何聯系。可是我眼前的兒子,這個翩翩少年,又如何能在這個年齡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又如何能從容面對這一切? 轉車的乘客中,最有福氣的是剛下車,一抬頭就遇到自己要轉坐的下一路車。那天我看到一個學生剛下車,似乎就看見站臺前面停著的,是他要轉乘的下一趟車。這個孩子急切地沖出人群,他露在口罩外的臉,因著急漲得通紅,鼓鼓囊囊的書包在背上左右搖晃著,一邊跑還一邊喊“快,快,快”,似乎他的喊聲能為自己提速。 有時候,站臺就如早市一樣熱鬧,依次停著4、5輛公交車,長龍似的等著進站。乘客們一陣慌亂,有的從頭跑到尾,站在公交車旁,拍打著未開的車門。有的又從尾追到頭,終于在最后一個擠上了車。 那天我把兒子送上車,開著摩托車準備回家。一抬頭,看見路邊低垂的榕樹枝上掛著一張學生卡,卡上貼有一張小小的照片,一個梳著馬尾辮的小女孩,一臉稚氣,笑得燦爛如花。 公交站臺旁,無數行人的雙腳,無數車輛的輪子,潮水般地涌動著。而這張學生卡,居然完好無損,居然被人拾起掛在樹枝上,在秋風中輕輕搖曳,像在吟唱一首秋日的動人歌謠。 是誰在趕車時丟了學生卡,又是誰在匆忙中彎腰把它拾起。是一位早早來乘車的女士,還是一位飛奔著趕車的男子?他們看見這張學生卡,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還是自己的孩子?這其中的故事,只有樹知道,只有風知道,只有掛在樹枝上的學生卡知道。 秋日的清晨,微風吹拂,秋色怡人。那張掛在樹枝上的學生卡,小女孩清澈的雙眼,笑意盈盈,看著過往的車輛,看著擁擠的人潮,期待著它的主人。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