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同學在群里曬圖,一碗鼎邊滖搭配著鹵料,隔著屏幕都可以聞到香味。同學住在城郊,雖說距離市區不遠,但一大早專門過來吃上一碗鼎邊滖,也是精神可嘉。 鼎邊滖,也稱鍋邊糊。這說法跟閩南話的諧音更為切合。漳州人稱它為“鼎邊滖”,顧名思義就是在“鼎”邊沿做成的:將米磨成漿,加少量地瓜粉和勻待用。在爐上架上“大鼎”,熱油后將蔥花爆香,加入事先熬好的大骨湯煮開,在鼎上方沒有湯水的地方均勻抹上少許豬油,用小碗盛上米漿,沿著鍋沿輕輕地均勻澆上一圈。這個可真需要功夫的,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而且要均勻,澆好后蓋上鍋蓋,兩分鐘后就可開鍋,將煮熟的米漿片推入鍋內湯中,加入鹽、味精等調味料,撒入韭菜、蝦皮,稍煮一會兒,當白白的米漿片吸飽了鮮美的湯汁,整片浮起時即可用剪刀將其剪成小片,撈起。再依個人口味加入香菜、蒜丁、辣油等調料,一碗美味的鼎邊滖就煮好了。 早些年在省城讀書時,那是第一次出遠門,對一切事物都覺得很新鮮,特別是對福州本土美食,充滿了好奇。遇到節假日,就經常和同學們到處去吃美食。嘗試各式各樣的美食之后,對福州的鍋邊糊最為喜愛。福州鍋邊糊是用花蛤、蝦米為湯,在鍋里燒開取其鮮味,再把磨好的米漿沿著鍋邊一圈澆過去,米漿在鍋邊燙成片。我特別喜歡看著沿鍋邊燙片的過程,用快準狠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色香味都把控得恰恰好。 許是受早些年福州鍋邊糊的影響,回到閩南小城后,我最愛的小吃依然是鼎邊滖。古城鼎邊滖店里,總有一口湯鍋,湯鍋里沸騰著鹵過的豬血、小腸、大腸、鹵蛋、火腿腸等。舀上一碗鼎邊滖,再涮上幾味鹵料,好料啊!還有油條,這是漳州鼎邊滖的“最佳搭檔”,配著金黃酥脆的油條,個中美味,看客們可自己慢慢體會。 福州和漳州這兩個地方的小吃都有鍋邊糊,鍋邊糊究竟是從哪里流傳,早已無從考究,可這并不妨礙人們對美食的追求。走在漳州的大街小巷,處處可見賣鼎邊滖的小店。那些門店大多采用簡易的塑料桌椅,以便容納更多的人們。有時路過這些小店,依然可見排著長隊等候的人們,一口油條一口鼎邊滖,這是一直沿襲至今的標配。經常會有人在某個鼎邊滖的店里遇上自己熟悉的朋友,大家會心一笑,這便是漳州人。在漳州人眼里,一碗熱氣騰騰的鼎邊滖,有家鄉的氣息,更有生活的味道。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