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都說隔行如隔山。但,這個業余愛好者有些倔強,硬生生地把這座山挖開了一個口子,謙卑地向著心中的專業圣地前行。其實,他根本不是想用自己的愛好去挑戰別人的專業,只是他的愛好太執著,專業資料又太欠缺,一不小心,他做了一件不少專業人士沒能完成的事情,如此而已。 他叫張繼靈,1988年生人,是一名警察,不抽煙少喝酒,工作之余,最大的愛好就是魚:捉魚、觀魚、養魚、拍魚。 緣分就那么簡單。當初,只是因為在溪水中多看了那么一眼,從此,他就迷上了這水中的精靈。他給自己取了一個網名:“慕魚不知魚”,“慕魚”,羨慕魚的自由自在,“不知魚”,是他學習的動力?!皩I的世界太浩瀚了,我越鉆進去,就發現自己越無知。”張繼靈很謙遜,謙遜到網上的科普大咖們直呼,這位“大神”太低調。 今年10月,《福建野外常見淡水魚圖鑒》一出版,就驚動了魚界。這本由海峽書局出版的生態圖鑒,共收錄了153種福建野外常見淡水魚,還有三種新發現的品種。網上,幾百萬粉絲的大V們紛紛發微博點贊推薦:“一個愛好者能憑一己之力把福建省魚類圖鑒做成這樣,實在令人欽佩”“可以讓國內不少科研機構汗顏了”。專業人士也表示認可,魚類學博士李帆說,這本書給大家打開了一個窗口,“填補了福建省內缺乏相關淡水魚類圖鑒的空白”。 贊譽迎面而來,讓張繼靈頗有成就感,更讓他高興的是,家人態度的轉變??吹叫聲綍r嚴厲的父親,嘴上雖然不說,但那天晚上,酒是多喝了兩杯。 (二) 從別人眼中的“不務正業”到“填補空白”,這樣的轉變,個中滋味,只有張繼靈自己知道。 張繼靈說,以前,他只是憑著興趣,出沒于花鳥市場,挑自己喜歡的魚,“那時,只是單純地覺得有意思,喜歡而已?!?201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加入了自然宣教中心,當了一名志愿者。當他向公眾科普淡水魚知識時,他發現,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不是簡單的“玩玩”而已。 “我們福建山多溪流多,淡水魚種類也很多,但公眾對這一塊關注度不高,說起來就是‘椒鹽小溪魚’?!碑斄酥驹刚?,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他才發現手頭的資料少得可憐,而且公眾的認知也很少。此時,他萌生了要給福建魚兒留一份檔案的想法。 說干就干,他開始摸索著前進。自己學習,加上魚友的幫助,他的“經驗值”不斷增長,徹底走出“新手村”。2017年,在省觀鳥會牽線下,張繼靈的想法得到了海峽出版發行集團副總經理林彬的大力支持。一方在構建生態中國的檔案庫,一方有熱情有干勁,一拍即合,敲定了選題,明確了方向,“干就完了”! 但,張繼靈畢竟是半路出家的“門外漢”啊。一本合格的生態圖鑒,需要嚴謹的科學數據、相對正規的影像資料、正確的種類辨別…………種種難題像攔路虎,橫在他面前。 此時,他手上只有一本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的《福建魚類志》,開局一本書,如何“打怪升級”,挑戰“專業”? “硬著頭皮往前沖啊?!睆埨^靈的倔強支撐著他。 他開始規劃行程,采購設備,一番折騰之后,他的家變成了一個水族館,全是魚缸。接下來,兩年多的業余時間,他跑遍了福建每一條重要的溪流和這些流域的菜市場,近一點的自己開車,遠一點的就坐動車再換大巴。 做圖鑒,毫無疑問,最重要的是圖片的質量, “活魚和死魚有很大差別,色彩、光澤度等等,稍有差錯,就會影響辨認,很不專業?!睆埨^靈說,他圖鑒中的每一個魚種都是活體拍攝。為了保證效果,他需要把采集回來的每一條魚,運回家中的攝影棚。 “運輸是個難題?!苯稽c的,自己車上有設備,問題不大,遠一點的就麻煩了。活魚是不讓帶上動車的,他只好請朋友幫忙,聯系大巴或者客車,歷經萬難運輸回榕。 那些奔波的日子,忙且充實。今年疫情期間,作為一名監獄警察,他長時間處于封閉隔離狀態。工作之余,他一方面整理書稿,一方面按捺不住思念,他在朋友圈寫道,“深夜總想起一雙兒女…………短暫的陪伴割不斷思念,虧欠得太多反而覺得自然而然,回想起這些年拿起相機對準他們的時間還不如一只菜市場的魚…………” 思念是折磨,但也是一種動力。疫情期間,他沉下心來,完成了書稿。海峽書局生態中國項目負責人曲利明說,福建的魚類有200多種,張繼靈采集到153種,“相當難得了”。 (三) 通過這本書的創作,張繼靈意識到,野外淡水魚對生態的重要作用。 張繼靈說,眾所周知,福建生態之好,在國內位于前列,“但好在哪里,其中就要看生物多樣性。而我們的野外淡水魚種群,就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標?!痹谶@些年的調查中,他發現,福建野外淡水魚種群雖然變化不大,但已經存在許多隱患。 “棲息地的破壞、外來物種的入侵,是當前原生魚生存面臨的最大威脅?!睆埨^靈說,變化是緩慢的,有時候我們可能沒有發覺,但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不知不覺我們原生魚的生態平衡被破壞了。他舉例說,以前野外采集,溪魚的種群隨處可見,現在必須深入到山里,而且個體也在變小。同時,羅非魚、埃及塘鲺等入侵物種,破壞能力極大,對福建的原生魚構成了很大的威脅?!霸龠@樣下去,對我們的生態結構會造成很大的破壞?!睆埨^靈有些激動了。 那我們能做什么呢? “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不隨意放生,堅決抵制電魚、毒魚這樣的行為。”張繼靈說,通過這一次給福建的野外淡水魚做“人口普查”,他更加認識到科普的重要性。他也希望自己的這本圖鑒,能讓更多的人愛上魚,從而參與到保護生態的行動中去。 曾有許多人不理解張繼靈的愛好,但正如莊子里的那句“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一樣,張繼靈,他知魚之樂,并且,樂在其中。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