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然讀到美國著名漢學家薛愛華所著《閩國》一書,比較深入地了解了福建一段重要的歷史。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費子智認為,薛愛華教授的研究成果,“將一直是關于閩國的權威著作”。 閩國是五代十國中“十國”的典型代表。薛愛華教授研究認為,十國地盤較小,勢力較弱,與五代之間相處的策略比較靈活:國勢較強時,往往稱王稱帝,割據一方,有自己的國號和年號;一旦國力衰退,則夾起尾巴做人,尊奉北方朝廷的年號,而停用自家的王號和年號。十國之間固然亦有相安無事乃至聯姻結援的時候,如閩國和南漢之間就有政治聯姻,但也不時發生利益沖突,彼此相爭、遠交近攻的例子并不罕見。 薛愛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唐代,同時,他對大唐帝國瓦解之后的五代十國,尤其是十國這一段歷史也充滿了興趣。而在十國中,他對閩國情有獨鐘,并早于1954年便公開出版了《閩國》一書。我讀到的則是上海文化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的程章燦、候承陽譯本,與其初版相隔了65年。 我們知道,閩地的開發和開化,與中原移民尤其是來自河南固始的移民有極大的關系。885年,固始人王審潮(又名王潮)、王審、王審知兄弟三人率義軍進入福建,隨后在閩地建立了閩國。在五代十國中,閩國既不強大也不顯眼,但閩國歷史在閩地開發和文化發展史中卻非常重要。《閩國》一書比較清晰地呈現了這個小王國的歷史。 全書分為六章,融政治史、社會史、文化史、經濟史于一爐,全方位地展現了閩國的地理環境、宮廷政局氛圍、編年史等細節。 第一章“自然景觀”,著重對閩國的山川河流、鳥獸草木、城池建造、水陸交通等自然地理環境進行描述,旨在為后續的歷史敘述提供自然環境的背景。 第二章“朝堂”,主要介紹閩國的著名人物,包括閩國統治者王氏家族以及薛文杰、朱文進、連重遇、李仁達、許文稹、楊思恭等一些影響閩國政局的朝中要人。 第三章“歷史”,將閩國著名人物分為刺史、藩王、帝王、暴君、投機分子、軍閥等不同身份和角色進行介紹,呈現固始王氏勢力逐步崛起、閩地割據格局最終形成的歷史脈絡。 第四章“經濟”,分別介紹了銀、銅、葛、茶、鹽、海產品等福建重要物產,以及黃金、象牙、犀角、珍珠、琉璃、香草、香料等貢品。這一章還介紹了閩國貨幣、朝廷支出與賦稅、對外貿易、人口變化等情況。從文獻可知,王審知在其國中流通銅錢和鉛錢,后來也鑄過鐵錢,正面刻通行的“開元通寶”,背面有的刻"閩”字。王延鈞鑄造過以他的年號龍啟、永和命名的兩種貨幣,王延羲鑄造了鐵錢“永隆通寶”,王延政也發行過以他的年號命名的“天德通寶”。發行自己可信賴的貨幣,是獨立政策的一部分。 第五章“藝術”,簡略梳理了閩地的建筑、雕塑、鑄像、陶瓷、文學等藝術形式所取得的成就。文中提到韓、黃滔、翁承贊和徐夤這四位文士的名字,我個人熟悉的似乎只有韓,因為他有一首《已涼》詩被選入傳播極廣的《唐詩三百首》。韓的墓位于泉州南安豐洲葵山之麓。 第六章“信仰”,描述閩國是一個“宗教與神話的社會”。對佛教教義的狂熱貫穿了整個閩國統治時期,據統計,閩國王氏在不長的時間里,增建了267座佛寺。此外,道教也占有一席之地,“至少王延鈞和王繼鵬的朝廷,是由道教徒和道的觀念所支配的”。書中還介紹了儒教、摩尼教、民間信仰等情況,有關讖緯與預言的趣聞逸事,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 總之,這是一本有趣的書,加深了我們對福建歷史的認識,填補了一項空白。 (何況)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