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夜暴富”不過是個騙局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11月30日訊 晉江一女子王某身為財務人員聽信網友之言做理財投資,結果輸光了自己的積蓄不說,還挪用公司公款“解套”。日前,王某在家人的陪同下到晉江市公安局投案自首。到案后,王某才知道自己竟是誤入了“殺豬盤”。 負責公司收貨款 “交友”誤入“殺豬盤” 2012年,晉江“90后”女孩王某通過熟人介紹,進入自己親戚家辦的一家建材公司擔任出納。 王某很珍惜這一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勤懇努力,很快就贏得公司領導的信任,僅工作兩年,公司就將所有收貨款的事務交由她負責,甚至連公司所有的銀行賬戶、密碼、密鑰等都由她來保管,每個月經由王某之手的資金往來少說幾百萬元,多則達千萬元。 工作時間久了,王某業務熟練,平時工作量不大,家里公司兩點一線的生活,王某開始覺得略顯“空虛無聊”。 2020年3月,一個偶然的情況下,王某在某交友軟件上加了一個好友“阿金”,對方善解人意,頗有魅力,對她噓寒問暖,倆人無話不說。 有一次,“阿金”在無意間透露自己在做“數字競投”的投資基金,盈利頗豐,稱回報率高,建議王某可以跟著試試。為了進一步鼓動王某,“阿金”還謊稱自己有內幕消息,穩賺不賠。在阿金的不斷鼓動下,王某漸漸動了心,在“阿金”的幫助下下載相關平臺注冊賬號,并先投入3000元“小試牛刀”。 嫌疑人王某接受警方審訊 首次投資嘗甜頭 挪用30萬元為“提現” 初次投資3000元后,果然如“阿金”所說,小賺了一筆,并且隨時可以提現。嘗到甜頭后,王某不滿足于只賺一點小錢,漸漸地加大自己的投入,投資金額達到了1萬元,而自己的盈利也在短短一個禮拜突破了5位數,盈利翻倍,簡直比放“高利貸”還好賺。此刻的王某感覺自己已經摸到了賺錢的門道,財富的大門正在向她緩緩打開。 眼見投資賬戶里的資金越來越多,王某想提現一些出來使用時,卻被告知想要提現需要擁有賬戶金額3倍的投資流水。而好友“阿金”也及時“吹風”這是網站的常規操作。 王某遂按照客服要求往里面匯入資金,結果還是無法提現,客服又以系統維護等原因告知需繼續匯入資金才可提現。但是王某已經沒有錢了,這時候,她想到了自己管理的公司資金賬戶,只要錢能提現出來,打個時間差,也沒人發現,于是她悄悄地將公司賬戶里的資金提了出來轉入客服提供的賬號里。而客服卻總是以各種理由讓王某繼續往賬戶里充值。王某急于提現,不斷聽信客服的話向賬戶內轉賬。一天內,王某就挪用公款30萬元。 孤注一擲存僥幸 300萬元一去不返 挪用的資金越來越多,王某開始害怕,她也隱隱約約感覺到自己可能被騙了,卻不敢向公司坦承此事,更不敢跟家人談起。此時,她仍然存有一絲僥幸心理:只要有一次全部提現成功了,就可以將所有罪行掩蓋,神不知鬼不覺。于是,王某又繼續挪用公司資金前前后后十幾次匯入客服指定的賬戶,數額竟達300萬元。更讓人可笑的是,從開始挪用公款直到東窗事發,她一次提現也沒成功過。 2020年10月底,王某向公司老板承認自己挪用公司資金的事實,并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公安局投案自首。 目前,王某作為受害者的詐騙案已立案偵查,而王某也因涉嫌挪用資金罪被公安局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警方提醒 一夜暴富不靠譜,腳踏實地能遠行;網絡交友要謹慎,金錢往來需留心。特別是從事經濟往來的管理、財務人員更要堅守職業道德和法律紅線,規范自身行為。如果不幸被騙,及時止損是良策,切勿“捂”著,錯失止損良機。 (本報記者 葉華南 通訊員 劉彩虹)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