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去經年,將這四個字拆解開來,毫無意義,可當它們放在一起時,就有了特殊的意味。 只是四個字,宛如一本包羅萬象的書,又好似一部厚重的紀錄片,里頭藏著許多過去的故事,藏著無數想說而未說的話,藏著人心里的千種不舍、萬般留戀。 過往種種,如云,如煙,如風,如夢,以至于常常有人覺得它們很輕,輕到一旦消逝,便再也尋不回來,卻不知它們可以落入人的心頭,駐扎,停留,有時是一陣,有時是一生。 往事有喜有憂,有怨有愁,當它們化為記憶的時候,宛如美酒佳釀,時光越久而越覺上頭。這就是為什么人們會因為曾經的遺憾而悲傷,會因為過去的溫暖而感動。 撫今追昔、展望未來原是所有人共有的情緒,不管你是驚才絕艷的詩人,還是身無所長的庸者。正因為過去難忘,看未來時才覺彷徨。而此去經年,言說的自是未來之事。 相傳,北宋著名詞人柳永“善為歌辭”,教坊的樂工每每有了新曲都喜歡請他填詞,因為只要是柳永填的詞,很快就能流行開來,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皆是十分追捧,民間甚至有“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說法。即便得青睞至此,柳永還是吟出了“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句子,感嘆之情,溢于紙端。 事實上,當我們言說過去的時候,內心里多半早已將這段記憶翻了出來。想想過去,再想想將來,總覺得一個人的孤獨不在于他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而是無可分享之人。于是臨別之際,想到“此去經年”,不知前路可有知己,心里的感慨愈發深了。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