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與朋友合影,擺姿勢,醞釀表情,想留下溫柔面孔,不料朋友拍完照后說了一句:“公安臉。” 事后我仔細打量鏡子里的自己,仿佛也感受到了眉宇之間透射出來的殺氣。當了二十年警察,我終于活出了一張“公安臉”! 說是從事一份工作久了,人就會長得愈來愈像你的職業。到最后,從穿著打扮、談吐舉止、面部表情,甚至思維方式,都會變成你職業的樣子。這是真的嗎? 時光向前推移二十年,我在福州一家報社當記者。某日從新店金城小區采訪回報社,路過三角井,我無意間抬頭看見“福建省公安廳”的牌子,突然心生異樣的感覺,很想進去看個究竟,但門口的武警阻攔了我的腳步。 不過就是因為這一眼,讓我與這個單位結下了不解之緣。不久后我去采訪公務員招考報名,在現場看到這個單位也有招人,而且專業對口,頓時感覺心有靈犀,于是直接報名。接下來半年多時間里,筆試面試,體檢政審,幾番折騰之后我終于成為了一名警察。 許多人年少時都有一個“公安夢”,或者源于一個俠肝義膽的抱負,或者只是因為一次被欺負的屈辱。我應該屬于后者。高考前一天無端被當年橫行于老家縣城的“龍虎幫”打手狠揍一拳的經歷,讓我在潛意識里一直想從職業里尋找安全感。 拿到警服后的第一天,我著了正裝,戴上警帽,騎著摩托車,從單位出發,沿著二環路把福州城繞了一圈。我一路正襟危坐,威嚴得像個儀仗兵,感覺路上滾滾的車流都在向我行注目禮。 不過,當時我看起來真不像一個警察。到居委會辦事,大媽扯著我的袖子說,小伙子,你不像警察,你應該是老師。單位隊列訓練休息間隙,部隊轉業的領導黑著臉走到我跟前說:“你真沒素質,我指的是軍事素質。” 他們大體都是對的,從警前,不管當老師還是做記者,我一直都跟文字打交道,的確缺乏專業的警體訓練。不過細想之后,感覺問題還是在于我天生一張“廁所臉”————與一群人在一起,陌生人路過問洗手間在哪里時總會找我來問,這與“公安臉”之間的鴻溝未免也過于巨大了吧。 沒有“公安臉”,并不妨礙我的父老鄉親和同學朋友對我警察身份的認同。他們把我當成110,大事小事麻煩事困難事都撥打我的手機,有時甚至是夜深人靜的下半夜。家人不勝其擾,建議我不要再接這些電話,可我始終無法做到,因為眼前總會閃現他們焦急無助的表情。 我把他們求助的問題歸為三類,第一類是缺乏常識的,比如被打被偷被搶怎么辦;第二類是請教法律問題的;第三類是求我說情的,比如要我給某某局長打個電話快點抓人放人什么的。對于前兩類問題,我盡力解答,有時還幫助他們去向專業人士請教。第三類問題,直接告訴他們我做不到,這時多半會從電話里聽到對方的不滿,大概嘀咕我膽小怕事缺乏“公安臉”之類的。 我很理解他們的心理。職業越往深處,外人就越會把工作當成你的標簽,職務當成你的名片,甚至是認識你的唯一方式。我無視這種偏見,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廁所臉”的方式來演繹警察職業的威嚴感。 遇到老弱病殘出手相助,看見有人闖紅燈上前勸阻,發現小偷摸手機大聲喝止,老天有眼,管了十多年“閑事”,也一直沒有遇到什么麻煩。家人卻不這么看,每天出門都三叮五囑:“注意安全,莫管閑事。” 終于還是遇到麻煩了。兩年前有一次我從附一醫院抓藥回來,在門口看見一伙人正在利用象棋誘賭,有人起哄,有人當托下注,吸引了許多人圍觀。觀察幾分鐘后,我取出手機裝成打電話的樣子,開始錄取視頻,心理盤算著怎么才會讓屬地派出所一個不漏地抓了這伙騙子。不料剛按鍵就被站在我背后的中年人發現了,我迅速后撤,但還是被剛才起哄和下注的幾個年輕人給圍住了。 我略數了一下,大約五六個人。剛才我背后的那個中年人是“帶頭大哥”,他惡狠狠地盯著我,大有要動手的樣子。他大聲嚷嚷:“馬上給我把視頻刪掉!” 我看這伙人手里沒有家伙,塊頭也不大,心里踏實了一些,就迅速從口袋里掏出警官證,瞪著“帶頭大哥”,扯著喉嚨大聲喝斥:“你們干什么,我是警察!” 我想當時我肯定是一張“公安臉”的,因為我可以明顯感覺那伙人的慌亂。 也許他們知道我并沒有錄下什么,也許他們心虛了,最后沒有堅持要我刪除視頻,罵罵咧咧地離開了。 讓這伙騙子從眼皮底下溜走我心有不甘,報了警,希望當地警方及時查處。一周以后我再去附一醫院門口,看到墻上貼著一張“告示”,內容是請廣大群眾提供利用象棋騙賭的違法犯罪線索。那伙騙子已經了無蹤影。 這應該算是我“管閑事”的一個成果吧。 有時我會問,如果不是警察,我還會這么做嗎?我很誠實的告訴自己:不會!因為作為一名普通公民,我感覺自己與這些事情之間還隔著一名警察。 而現在,我就是警察,我無法回避,只能選擇直面各種急難險重。 我突然明白過來,我的“公安臉”原來是這么煉成的。 (張發建 作者單位:福建省公安廳)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