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過古田會址二三里,尚未進入梅花山,忽然發現,自己早已置身于竹海松濤簇擁下的大片村落。有潺潺溪流,參差農舍;有竹籬農田,曲徑通幽。幾乎清一色的帶著圍墻花草院落的小別墅。有大道通衢,穿村而過,一頭連著廈蓉高速大千世界,另一頭通往風光旖旎的梅花山。 此地名謂竹嶺,涵蓋凹頭、竹下、嶺下、吉口四個自然村。 竹嶺,一個放之多地而皆準的地名。在上杭,在閩西,在福建,在南方,在全國,有多少地方,雖未必都以“竹嶺”為村名,卻都擁有成片修竹,滿山滿嶺恣意生長。竹嶺,你拿什么來讓自己脫穎而出,讓自己成為人人向往的美好家園? 竹嶺人以行動作答————以竹之精魂,竹之通透,竹之堅韌,沒有抵達不了的春天。 主人驅車帶我們去吉口自然村,遠觀媽祖廟。該自然村與古田鎮政府所在的溪背村毗鄰,有“知青路”穿越田疇,是用廈門知青捐建竹嶺小學的余款修建而成。沿著這條知青路隔溪而望,那座已飽經風霜、垣殘壁斷的舊屋,據說便是當年紅四軍第二縱隊司令部所在地。門樓兩邊的對聯及當中的橫匾已被刻意鑿毀,大家竭力辨認,也只蒙出幾個似是而非的字:“河山并峙祥光遠;日月升恒瑞氣多”,但“升恒”對“并峙”似乎不大工整,料或有誤,卻怎么也無法看清更多。 這是一條有趣的線路————從紅色革命,到上山下鄉,再到今天政府號召的鄉村振興、綠色發展,幾乎串起了一個山村乃至整個中國百年尋夢的歷程。 竹,是古人心中的“四君子”之一。古往今來,詠竹詩文不啻恒河沙數,而梁人劉孝先的《竹》詩則獨樹一幟,余韻悠長,讀之愴然:“竹生空野外,梢云聳百尋。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誰人制長笛,當為吐龍吟。”然而人生不滿百,何必如此詩?徒有孤高自許,卻只會自哀自憐;坐等生命在與世脫節、無人問津中衰老消亡,卻無力主動破局,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又何嘗不是對竹的一種誤解?事實上,以竹的博大胸襟、廣泛用途,決不是只有制成長笛、為一人“吐龍吟”才算材盡其用。 君不見,竹可成文。竹簡為證,汗牛充棟,說的都是竹簡之書。竹可入畫。畫家筆下的竹葉,從“個”字、“介”字、“川”字、“分”字到疊葉法,個個靈動秀逸,一“個”更比一“個”強,分明是漸入佳境步步高。竹可發清音。絲竹管弦,簫聲笛語,竹韻竹趣,物我兩忘。竹可成巨著。以竹制成紙,以竹管擎起狼毫,當年曾記錄數千年華夏文明,繪就九萬里錦繡江山,如今正大筆書寫著一幕幕竹嶺式的鄉村故事————走出深閨,登上時代列車,實現華麗蝶變,融匯成和平與發展主旋律下萬木爭榮的盛景。 竹嶺人,顯然不是那種困守深山自怨自艾,坐等別人來拯救的“劉孝先之竹”。竹嶺之竹,儼然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入得書房,出得樂坊,隨心揮灑,皆成文章————那是一篇篇試圖經世濟民、脫貧向富,爭先進位不停步的大文章。 而罕有人知的是,竹之挺拔剛勁如此,可它竟然不是樹,而是草。作為多年生禾本科竹亞科的植物,無論是低矮似草,還是高如大樹,都屬于草本植物,而非我們想象中的木本植物。 一株“草”,是怎樣修煉成這等堪與大樹比肩的豐姿與風骨?“寧折不彎”,固然是竹的“十德”之一;而“奮進不止”,同樣是竹之德————雖有竹節,卻不止步,餐風宿露,信念不死,奮發向上不止息。 竹之別名“不秋草”,四季皆春,萬古長青。 漫步竹嶺北麓五福溝,細雨瀟瀟,潤物有聲。漫山野菊花恣意開放,分明金秋時節,我竟仿佛聽見雨后春筍破土而出的聲音。一株株,一叢叢,千山萬壑拔節而起,直抵藍天白云,浩瀚長空。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