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何柏生《法律文化的數學解釋》 《法律文化的數學解釋》 何柏生 著 商務印書館 何柏生,陜西蒲城人,法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理學。本書系統地梳理了數學影響西方法律文化的過程及內容,深入剖析了西方法律文化內在的數學理性,著力揭示了數學因素在西方法律形式合理性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何柏生老師所著《法律文化的數學解釋》一書在技術上很柔軟,一個數學公式都沒有,所以您完全不用擔心枯燥的數學纏繞您。但是在思想上,何老師有個堅定的立場,他有力論證了數學在法學研究中的價值和方法。 本書闡釋了社會科學的數學化、數學理性、公理法在構筑法學理論體系中的重要方法、法律價值的數量化等幾組內容,這些內容所使用的概念并不都是何老師原創的,但他給它們之間加了齒輪,帶動它們咬合,為這些概念賦予了新的含義。因為組裝得天衣無縫,所以效果神奇。無論用來構建法律文化的新命題,還是擴展到其它理論體系,可以說無往而不勝。 公丕祥教授在給該書所作序中指出,本書致力于數學理性與法律形式理性之因果關系的深入探究,無疑構成了對韋伯命題及其解構的重要補充甚或修正。西方形式主義理性對西方文明發展產生過山呼海嘯般的影響,韋伯著力從清教理性主義系統中加以闡釋。在韋伯看來,資本主義精神的一個關鍵產物就是以嚴謹的計算為基礎,使經濟活動達到史無前例的理想化程度;以遠見和謹慎為后盾,追求永無止境的經濟成功。它的直接后果就是理性化程度不斷提高,并且一點點地滲透到經濟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最終編織成了一個巨大無比的理性化的經濟網絡,韋伯把它叫作“現代資產階級的資本主義”。韋伯捅破了這層窗戶紙后看到,以資產階級為主導的資本主義首先發生在以信奉新教倫理為主的群體當中;正是觀念系統,而不是別的什么東西,對社會共同體的行為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韋伯的這個理論,對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現象具有強大的解釋力。這一發現被稱為“韋伯命題”。 韋伯命題是中國學界一個不容回避的、巨大的知識挑戰。流汗撒種的,必歡呼收割。何老師經過長達十多年的書齋生活,經過細致分析、長期醞釀斟酌的思考,對韋伯命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有力論證了數學因素對于西方形式主義理性法律之形成的關鍵性因素,論證了數學方法對于法律方法的價值意義。這種力量帶來的沖擊與震撼,發人深省。 著名學者金克木先生在1987年提出了一種說法————他認為,除了先秦名家以外,中國人的主流思想方式是推崇線性,認為所有的事情只能在這一條線上進退,強調一正一反、一虛一實的相對性,出現了矛盾沖突,就以退為進,將不同化為相同。傳統上我們認識世界、把握世界、理解世界,主要用定性的方法,靠經驗感知、靈性直覺。對于數學,天生就隔著一道觀念的鴻溝。講數學多枯燥,多沒意思多沒靈性啊。我們過去從高中開始就把學生分成文科生和理科生。傳統的“文科”套路,雖然號稱就是專門講理用的,卻根本不講科學方法。那些畏懼數學的人去研究經濟學和社會心理學,一個個都把學習當作死記硬背,甚至今天還覺得理所當然。公平地講,數學是一種抽象的知識體系,往深了學確實很費腦力。而人要靠經驗感知才能認識世界,這中間需要一個橋梁,這個橋梁一旦構建起來,每一個人都能受益于數學。當前社會的數學觀念還非常淺,就像下了場毛毛雨,水只是打濕了地面,還沒有深入到土壤里。還記得電影《哈利·波特》里面的一個場景嗎?在英國國王十字車站第九站臺和第十站臺之間,有一個九又四分之三站臺。它是連接魔法世界和真實世界的通道。在那邊,是巫師的世界;在這邊,是麻瓜的世界。能夠通往數學世界的這個九又四分之三站臺又在哪里? 何老師有關數學對法律文化的影響問題研究看似隨性,實則一箭穿心,他不僅揭示了數學思維的重要性,還找到了一個像九又四分之三站臺,讓你能在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反復穿梭。作者為我們提供了讀懂法律科學理論系統的“三大窗口”,讓我們用一種更直抵本質的方式,去靠近法律的真諦,去改造和更新我們的思維方式。第一,一邊讀,一邊去了解本書所論及的西方法律文化內在的數學理性。第二,試著把我們自己代入,深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心靈深處,和書里所闡述的數學理性來一次“共情之旅”。第三,語言的質感就是思想的質感。 《法律文化的數學解釋》一書微言大義,真誠而懇切,是何老師相關研究的一本集大成之作,或許也是他的巔峰之作,頗受社會各界青睞。2017年獲得中國法學會第四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20年獲得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人文社會科學)。 當然,本書的語言魅力是極強的。孔子說過“辭達而已矣”,就是把話說清楚、說干凈,一般就夠用了。對一個人來說,語言可以學習、錘煉到通順、準確的地步,但要達到妙到毫顛的境界卻是非常難的。“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引用南朝辭賦家江淹的典故。傳說江淹在夢中得了仙人賜予的一支彩筆,所以文章絢爛奇絕,后來這支筆在夢中被收回,他寫不出來了, 終于“江郎才盡”。我相信這個傳說,有一種古老的文字秩序在流傳,直到我今天看見了他,我才能指給你————快看,這支傳彩筆就是這個樣子。何柏生老師的《法律文化的數學解釋》,您自己可以認真讀一下,也可以檢驗我的這句話對不對。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