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3月30日訊 為響應平潭綜合實驗區的號召,向基層一線派駐優秀黨員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對基層“薄弱村”“貧困村”進行幫扶,平潭綜合實驗區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民警游海燕,成為了駐村“第一書記”中的一分子。 三年來,游海燕扎根蘆洋鄉西邊寮村,深入群眾中、俯首躬身做好每一件細節事項,以兢兢業業、誠懇務實的工作作風,受到各界好評,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擔當和價值追求,成為西邊寮村村兩委的好幫手,是村民眼中的“警察好書記”。由于工作突出、表現優異,游海燕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駐村“第一書記”。 俯首躬行以村為家? 回想起2017年底接受任命時的情景,游海燕表示,當時想到駐村后新的工作環境,除了期待,也有隱約擔憂,擔心做不好。但他經過深思熟慮后,決定把這份擔憂化為動力,“大干一場”。 甫上任,游海燕就讓其他村干部帶著自己挨家挨戶走訪,熟悉每一戶村民的情況、記住他們的名字,方便今后開展工作。那時候,他幾乎把家安在了村部,整日奔波在村民家和村部“兩點一線”。為了拉近與村民的距離,他在田間地頭直接用平潭方言與村民交流,了解村民生產生活情況,為村民的生產出謀劃策、解決難題。“一頭汗兩腿泥,磨練心性也能錘煉黨性,我認為這是駐村干部的‘必修課’。”游海燕說。 通過俯下身子辦事,游海燕逐漸獲得了村民的認可。在村民們眼中,民警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是村里一件很光榮的事情。村民吳聿耀說,大家想了解辦理公安業務的手續,都喜歡請教游海燕,“他不僅回答詳細,還經常為我們解決難題。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讓我們對他很佩服、很信任”。 設身處地為民解憂? 為了推進實驗區項目建設,西邊寮村有600余畝土地被納入征遷范圍。世代耕種為生的西邊寮村村民,由于缺乏對政策的理解,與征遷隊、村干部之間有了一些“摩擦”。吳聿耀回憶,當時有部分村民對征遷政策不熟悉,對征遷補償的條款有誤解,征遷工作一度被迫停滯。 為了消除村民的疑慮、解決征遷工作實際難點,游海燕認真系統地學習了征遷相關政策、并與征遷部門深入溝通;通過進門入戶仔細了解村民需求,盡各種可能為村民爭取到應有的合法權益。經過游海燕的耐心講解,村民們的疑慮消除了,征遷工作順利完成。“在法律法規的合理范圍內,游書記積極幫我們爭取權益。他真誠耐心的態度,讓我很感動,我相信他。”吳聿耀說。 在征遷的兩個月時間里,游海燕把辦公室搬到了征遷現場,全力突破征遷難題。他還不斷游走在辦公室和村民家中,問訴求、談政策、解心結。那段時間里,他幾乎沒有周末休息,瘦了整整一圈。談及征遷動員工作,游海燕感慨道,農村基層工作的確比自己想象得還要復雜困難,“但是,所有工作不外乎將心比心,替群眾多想一分,群眾不會忘記,他們會把你記在心中”。 打造樂業幸福之村? 村里的許多老黨員文化程度不高,不懂得操作電腦,黨建工作一直是薄弱項,游海燕便把黨建工作從一點一滴做起來。他以方言講解,讓黨員更好理解,把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傳達到位,幫助黨員加強黨性修養。此外,他還動員黨員干部主動為村民做實事,共同投入到村中環境的綠化彩化、環境整治等。 “選派駐村‘第一書記’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有效措施,是黨建工作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實踐。”游海燕說。 村里的精準扶貧戶老何一家4口,老何夫婦因病喪失部分勞動能力,兒子在家待業,女兒還在上高中,家庭生活困難。游海燕到村了解情況后,秉持扶貧先扶志原則,多次通過面對面交流、電話溝通等形式鼓勵他們勇敢面對生活,并為老何兒子制定就業帶動全家脫貧的計劃。游海燕通過向上級領導報告和多方溝通協調,積極為其尋找合適的就業機會,助力老何一家順利脫貧。“脫貧不脫鉤,我還會一如既往地關心老何一家的工作生活情況,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游海燕說。 (本報記者 陳菁 通訊員 陳夢菲 王尚可)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