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余年的鄉(xiāng)村生活,我見證了一茬又一茬麥子的一生。 我對麥子的喜愛之于稻子更勝一籌。且不說麥苗青青、風(fēng)吹麥浪的萬種風(fēng)情,單從麥粒磨成面粉,再由面粉做成包子、饅頭、煎餅,這些形色各異美食的制作過程,簡直就是一首詩歌的誕生。 那年秋天,稻子收割入倉,生產(chǎn)隊開始分田到戶。隊部門口的大棗樹下,激烈的抽簽活動正在進行。父親手氣好,抽到村前大堰塘下游的六斗田。六斗田是一大塊肥沃而寬闊的水田,在堰塘正下方,旱季有水澆地,水澇排水方便。在鄉(xiāng)親們眼里,這不是一塊地,而是一個聚寶盆。 第二天一大早,父親背著犁具,趕著水牛,去六斗田。父親腳上的解放鞋被田埂上秋草的露水浸得濕漉漉的,可他的臉上仍掛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容。 六斗田里,犁鏵走過,被翻起的泥土像沙灘上一波波翻滾著的海浪,黝黑的泥土在空氣中散發(fā)著芬芳的氣息。一上午時間,整塊田全部犁好。土壤曬得半干后,開始下肥、撒種、耙田。寒露左右,麥芽像錐刃一樣密密麻麻地鉆出地面,在深秋的田野里,等待一場雪。 “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過冬的小麥生長緩慢,特別喜歡大雪覆蓋。冬雪不但能給麥苗提供足夠的水分,還能防止麥苗受到凍害,所以有“瑞雪兆豐年”的說法。 那一年,天遂人愿,大寒時節(jié),鵝毛大雪鋪天蓋地。麥苗躺在厚厚的大雪被下,靜靜地酣睡,做著豐收的夢。 立春的暖風(fēng)吹過,冬雪消融,大地一片春潮涌動,沉睡了一冬的麥苗醒了。睡醒后的麥苗,歡天喜地,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向外張望。春風(fēng)春雨暖陽,它們生長,它們拔節(jié),麥苗開始返青。 返青的麥苗,葉子一天比一天青。基部最先破土而出的葉子,開始枯萎,甚至腐爛。它們最先頑強地鉆出地面,開疆拓土,也是最先無奈地耗盡營養(yǎng),解甲歸田。一片葉子就這樣經(jīng)過出生到死亡,從泥土再回到泥土。麥苗的腰桿一天一天比一天壯,那些分蘗的麥苗也有了筋骨,不會被風(fēng)雨刮倒。猶如一個嬰兒,長著長著,頭發(fā)濃密絲滑發(fā)亮,雙腿一天比一天硬朗,雙腳一旦挨著地面,就想掙開大人的懷抱向前跑。麥苗青青,它們在漫長而寂寞的冬季,不畏冰霜刀劍,養(yǎng)精蓄銳,生機勃勃,是村莊里裊裊不絕的田園牧歌。 返青的麥苗,它們在春風(fēng)里,舞動婀娜的腰肢,舒展如蘭的青色葉片。麥苗的青,是那種濃郁的青,比碧玉更柔和,比翡翠更沉穩(wěn)。麥苗青青,陽光帶給雪水、氮、磷、鉀以及微量元素的喜悅,讓它們在每一次歡快的跳躍中,為麥苗增加生長的力量。麥苗青青,是農(nóng)人在大地上書寫的錦繡文章。 站在村頭,放眼遠眺,一望無際的麥苗,好似大地上的一塊綠色絨毯。田埂鑲嵌在麥田里,把麥田分割成很多塊,或陳家或馮家或趙家。田埂上還殘留著去年的枯草,沒有完全返青,青黃相間,縱橫交錯,像是編織綠毯的經(jīng)線和緯線。 麻雀開始頻繁出沒于麥地,嘰嘰喳喳的叫聲不絕于耳。麻雀似乎看不上麥苗,飛進麥地,左顧右盼,又飛到田埂上。田埂上的枯草中,藏著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秘密。有新冒的草芽,有爬行的螞蟻,有行走的小蟲子。麻雀走路的姿勢很特別,雙腳并攏向前跳,邊跳邊啄食,然后拍拍翅膀就飛走了。 真正威脅麥苗的是村里的雞。春風(fēng)浩蕩,公雞母雞在春風(fēng)里浩浩蕩蕩地奔向麥地。它們東啄西啄,收獲甚微,只是把麥苗踩得東倒西歪,讓人心疼。村民們總是有辦法,離村子近的麥地,每一塊田頭地尾都插著稻草人。有的披著花床單,有的披著塑料布,在春風(fēng)里隨風(fēng)招展、獵獵作響。至少有半月的時間,雞們會嚇得望而卻步,不安地在村口觀望揣測。等它們終于明白這些騙人的把戲,麥苗已經(jīng)長得更加強壯,比雞還高了。 田埂也返青了。田埂上的雜草,種類繁多。看麥娘、薺菜、蒲公英、紫花地丁、旱蓮草,等等。在農(nóng)人眼里,只要生長在麥地之外,都被人視為野草。而這些草,每一種都可入藥。此時念起它們的名字,心里就生出莫名的敬意。 麥地里的草也出來了。最常見的野豌豆、婆婆納、燕麥、面條菜、豬秧秧。在農(nóng)人眼里,麥苗之外,全是雜草。它們不為農(nóng)人所用,只適合在荒野里自生自滅。即便是長在麥地里,它們也難逃被鏟除的命運。這些雜草中,我特別喜歡豬秧秧。一身粗糙的毛刺,青嫩翠綠。扯一把,手上都被染上綠汁。曾幻想,買一塊白棉布,用豬秧秧來染,就可以做成一件與春天同色的綠衫。 三月,春分。我坐在南方的桃花樹下,遙想故鄉(xiāng)的麥地。廣袤無垠的田野,麥苗已返青。此時的麥苗正是青春好年華,它們有著鮮嫩而圓潤的臉,有著健壯而蓬勃的腰身。它們拔節(jié)、抽穗、揚花、灌漿。進入仲夏,麥子就黃了。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wǎng)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quán)威的法律門戶網(wǎng)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quán)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