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夢龍《古今笑史》“談資部”中講了南宋一個故事:昔周益公、洪容齋嘗待客壽皇宴,因談肴核。上問洪:“卿鄉里所產?”洪,番陽人也。對曰:“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貍。”又問周。周,廬陵人也。對曰:“金柑玉版筍,銀杏水晶蔥。” 上吟賞。 又問一侍從,忘其名,浙人也,對曰:“螺頭新婦臂,龜腳老婆牙。”四者皆海鮮也。 上為之一笑。 由此處得知“龜腳”是海鮮一種,而且這樣稱呼,亦古。《古今笑史》中這位生活在南宋的侍從,浙人也,所以他知道“龜腳”是一種海鮮。元朝一位叫周達觀的溫州人在1295年隨元朝使團來到吳哥,回國后寫了一本書————《真臘風土記》。真臘即今日柬埔寨。由于那些記載柬埔寨早期歷史的棕櫚樹葉都已經腐爛消失,周達觀這本著書便成了世界上唯一一部詳細記錄吳哥文明及其繁榮景況的著作。1860年,法國博物學家亨利·莫哈特為了尋找一種稀有的蝴蝶來到柬埔寨,靠著《真臘風土記》的指引,走進叢林深處,蝴蝶可能沒找到,但他卻發現了古老神秘的吳哥………… 《真臘風土記》中,也記有龜腳。書中“魚龍”篇里講到:“真蒲龜腳可長八九寸許。”周達觀自然知道龜腳是什么東西,故而并未細說,這給后人增加了不少麻煩,好事者對書中龜腳給出的注釋,五花八門。比如:龜腳,肯定是烏龜腳了。想當然自然害死人。 著名學者、考古學家夏鼐是溫州人,給《真臘風土記》作校注。在“真蒲龜腳可長八九寸許”這里,他寫了一段很長的注:龜腳,伯氏初注及新注和布氏書譯注皆誤認為烏龜之腳。周達觀溫州人。龜腳乃溫州人用以稱石蚴(或作石之土名。今溫州仍有出產,仍稱之為龜腳。晚清福州人梁章鉅曾寄寓溫州,其所著《浪續談》中《海錯》條,述及溫州土產海鮮云:“龜腳即石。郭景純《江賦》:‘石應候而揚葩’,注引《南越志》云石形如龜腳,得春雨則生花…………吾鄉(按指福州府長樂縣)謂之促。其花似爪,爪下皮內有肉,甚美;惟長樂海濱有之,不能至福州。余至長樂,始得屢食,而署中上下內外人等,皆未曾見過,方相與笑詫其形,更不知如何烹制矣。”惟溫州所產者,一般長僅一、二寸,未見有長達八九寸許者。 近日讀溫州瑞安人項驤作品《浴日樓詩選》,此君早年游歷歐美,后回鄉定居,寫下了《鄉珍四詠》組詩,第一篇即“龜腳”,詩中說到龜腳,“藏身又穩固,下臨淵百尺,蹄跡不能至”,但因“中含肉若脂,鮮美無骨格”,所以還是有人來捕捉,詩中詳細敘述了這段頗為不易的過程:難避是海客,客來兩三人,每乘潮之汐,居高持索立,短長唯所適,一人聳身下,兩肩懸于索,雙手挖石齒,砍伐隨選擇,幸而盈婁歸,不待掛席 涉足偶不慎 潮來輒沒幘………… 早些年陪大學老師沈洪保先生坐船游塘河,記得他說這抓龜腳的漁民,方言稱之“跳崖人”,很是形象。在感嘆龜腳美味同時,我們也體會到勞動者的艱辛。項驤在詩結尾處還發出勸誡,“下箸人須知 來處固不易”。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