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我們開著空調,吹著電風扇,坐在家里絲毫感受不到酷暑的威烈,可不知怎的,我卻時常懷念兒時在老家夏日乘涼的情景,追思那些隱藏在記憶深處的趣事。 乘涼,是夏日家家戶戶的保留節目。一挨天黑,男女老少吃完飯、洗完澡,就搬出躺椅、涼席,往院子里一放,悠然進入乘涼的行列了。那大蒲扇輕輕一搖,喚來陣陣涼風,和著林間的知了聲,構成山鄉美妙的小夜曲。 乘涼的伙伴大都是固定的。老人們聚在一起,大都說些舊事兒。偶爾也有拿來一壺半瓶兒女孝敬的老白干,就著幾粒花生米、咸魚干,與老哥們邊喝邊聊,微風送來陣陣酒香,令娃兒們眼饞。最熱鬧的要數大姑娘、小媳婦們,她們聚在一起,邊納鞋底兒,邊說著各自的心思,有時怕人聽見咬著耳根兒,有時相互打趣又像吵架似的,為寂靜的夏夜增添了歡樂的氣氛。 最快活的要數娃兒們。他們或在父母的繪聲繪色中走進童話世界,或遙望蒼穹數點星星,或在高高的麥堆旁逗趣捉迷藏,或手執蒲扇四處追撲螢火蟲,這便使人不禁想起古人“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的詩句,久逝的童趣也就在心間油然復蘇,悠悠彌漫。 山鄉民間藝人很多,乘涼的夜晚正是他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一張凳子,一杯茶水,便是說書人理想的場所。他們津津樂道地說全唐、話三國,也有講現代題材的,把山鄉的新人新事新風貌編成故事,講給鄉親們聽。那時我很小,常擠到前排去,把說書人講的故事默默地記在心里,這成為最早的文學啟蒙教育。還有拉二胡的、吹笛子的,有時見不到人,只聽隨風送來綿綿的笛聲、琴聲,使夏夜更顯幽靜,更見意境。 我母親也可稱得上是民間藝人,乘涼時,我常搬個小凳子,坐在她身邊,聽她講故事。我聽得出來,有些故事是她從姥姥那里聽來的,比如“田螺姑娘”“樵夫奇遇”“包公審案”“左公柳”等。但有些故事是她自己隨口編的,比如,她編的“涼姑娘”的故事,我至今還記得。她說,涼姑娘上有個哥哥,叫熱,下有個弟弟,叫冷,她排行老二。別看她小小年齡,比哥哥、弟弟都懂事,她總是善解人意,看你滿頭大汗時,就約你到一個水塘前,一蓬絲瓜架下,甚至約你坐在開滿不知名的小花的山坡,她打開自己心愛的寶葫蘆,把一種叫著“風”的小精靈放出來,讓她吹拂你的面頰,吹動你的衣衫,漸漸地,熱就被驅走了…………母親講的故事很美,常常讓我聽得如夢如癡,我常把母親講的故事寫進作文,多次得到老師的表揚。 童年時代是好幻想的。有時,我有意識地避開大人和小伙伴,來到門前的小河邊,獨自躺在鵝卵石上。這時,天空全黑了下來,無數顆星星掛在天上,神秘地眨巴著小眼睛,讓人捉摸不透,白茫茫的一條銀河更給人遐想萬千。當月亮爬上墻頭時,給人的想象更為豐富————皓月當空,月明星稀,月亮上的桂花樹、小白兔、吳剛都看得一清二楚;有時彎彎細月,眾星相伴,有時見那一“線”月亮似乎隨時都有被那只看不見的天狗吞吃的危險,真叫人捏一把汗………… 有時,我也愛鉆牛角尖,那個被人們稱著“涼”的東西在哪里呢?它總是與人捉迷藏似的,有時藏在樹叢中,有時藏在瓜棚下,有時藏在小河邊,一尾芭蕉扇就把它給召出來了,真有意思!我還給小伙伴們夸耀,我給乘涼列了一個公式:一把躺椅+一把扇子=乘涼。這涼能乘出來,乘涼跟乘法有什么區別呢?三乘以二等于六,扇子乘以風等于涼么?我有時會為自己的胡思亂想而發笑,雖沒有答案,但心里卻愜意極了。 蘇東坡在膾炙人口的《前赤壁賦》中勸慰友人:“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他不會想到,清風、明月以及一切原生態的大自然,對幾百年后城里長大的孩子來說卻成了一種奢侈品。頭頂上只有巴掌大一點天空,整天生活在一個由空調、電視、激光視盤、電腦、游樂場等聲光電造就的虛擬世界里,這不能不說是今天孩子們的一份缺憾。他們可曾體驗過夏夜納涼的野趣,或者是“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的溫馨? 我時常告訴外孫:夏日里,有一種樂趣叫乘涼。 (向賢彪)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