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掩藏在風景深處,或者說,風景深處藏著美味,它們在山坡、密林、水面和水里。比如,武夷山紅菇,就歡愉生長在武夷大山里,多年前,我在當地的山里人家買過一些,回來煲土雞湯,湯紅、味鮮。再比如,黃河鯉魚,就生活在一片渾黃之水中,據說味道也很不錯,可惜我還沒有吃過。 風景深處是有美味的,這樣的味道往往清甜。想起蘇杭,往湖蕩深處去,有碧綠碧綠的莼菜。葉圣陶在《藕與莼菜》中寫故鄉蘇州的春天,“幾乎天天吃莼菜。它本來沒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湯。但這樣嫩綠的顏色與豐富的詩意,無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此外,西湖的荷藕也挺有名,每次到杭州聽到“曲院荷風”這樣的名字,就感覺到它像水絲綢般優雅。想到小時候,綿甜清香,透明的藕粉,開沸水沖飲。 一抹新綠,搖曳早春田間地頭。周作人說,“薺菜是浙東人春天常吃的野菜,鄉間不必說,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園的人家都可以隨時采食”。黃花麥果采嫩葉,搗爛去汁,和粉作糕,稱黃花麥果糕。掃墓時,常吃的紫云英,“味頗鮮美,似豌豆苗。” 山河美味,這樣聯想就豁然開朗。我生活的小城,是有許多這樣的食材資源的。往江邊走,刀魚、鰣魚、河豚,我們這兒叫“江鮮”;鄉野的河汊深處,籪蟹、青蝦、螺螄、桃花蜆、水芹、茨茹、菱角,一個個,水天之間,蹦而來;“水上云”是水面鳧游嬉戲的鵝,“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等到待客的鳳鵝捧上桌,臘香四溢。 山藏美味。林洪《山家清供》有“金煮玉”,“取鮮嫩的筍,用調味品和面糊,拖油煎炸,炸得像黃金色,甘脆可口。”他說,從前游莫干山,早飯時,把筍切成方片,和白米煮粥,好極了。山林有筍,挖出來,帶下山,下鍋可炸,這是一道觸手可及的美味,讓山外人羨慕。 河藏美味。清代《調鼎集》“江鮮部”中提到:黃河鯉魚、鱭魚、鰣魚、蝗魚、鱘魚、斑魚、珍珠魚、鱖魚、土步魚、白魚、青魚、胖頭魚…………大魚在大河,大魚在深水,其中鱘魚“多產皖江,吳人呼為甲”;蝗魚“江、淮、黃河,遼東深水處皆產”。 一山遇一河。就像上次去皖南牯牛降,在石臺縣遇到秋浦河。秋浦河就是李白去過的那條河,擦著山石,依大山的邊緣流淌。我坐在船上,就看到清澈的水中,有好多小石斑魚,晚上在旅店對面的小飯館里,恰好吃到這種油炸小魚,味極鮮。 春日可食薇。薇,即鄉野之上常見的野豌豆,開紫紅色小花,細雨沾露。《本草綱目》說,“薇生麥田中,原澤亦有,故《詩》云∶‘山有蕨、薇’,非水草也。即今野豌豆,蜀人謂之巢菜。蔓生,莖葉氣味皆似豌豆,其藿作蔬、入羹皆宜。” 小時候,家鄉河沿長著許多榆樹,榆錢兒飯,上一輩人應該吃過。夏天的時候,還有洋槐、桑椹。洋槐吃起來甜津津的,桑椹會把小嘴唇染得烏紅發紫。 風景深處的美食,俯仰可拾。前些年,在山東品嘗油炸椒鹽蟬蛹、香椿芽炒雞蛋,就會想到在齊魯之地的某一塊山坡上,有一片青青的香椿林,幾個少年手執竹簍,在尋找蟬蛹,找到一只,就放到竹簍里。那些僥幸逃過一劫的蛹,蛻化為蟬,爬出黑沉沉的洞口,找到一絲光亮,就振翅一飛,溜走了。 一地的飲食風情,與山河有關。某年,去大連出差,從下榻的酒店散步到銀灘,見幾個女人在海灘礁石間翻揀著海苔,其中一位告訴我,揀回去包餃子吃。在青泥洼的商店里,買了幾袋油炸梭子蟹,才拇指大,這么小的蟹在我的家鄉是不吃的,大連人吃得津津有味,那是海邊的特色吧。 一處風景,只提供一種美食,提供了山珍,就不提供河鮮、海味。所以,愛美食的人,總是在山河間四處奔走,飽了口腹,總對不住自己的雙腿。就像在浙江麗水,吃到紅紅的田魚;在千島湖,除了茶葉,有一種大青魚干。買回一條,泡開后,放在一口砂鍋中,煲出的湯里,有山間水庫深湖的味道。 李漁《閑情偶記》中說,蔥、蒜、韭菜,這三樣東西是蔬菜中氣味較重的,香椿芽能使人口齒留香,卻味道清淡;味濃就被世人所接受,味淡則被忽略。他從飲食中悟到為人處世的道理。就像一個人,淡泊高雅氣質的緩緩釋放,被別人所了解,過程很慢。 風景深處的美食,氣息是清淡的,綠肥紅瘦,這時候就需要尋一只青花瓷盤來盛放。 (王太生)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