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時代的中國建筑,有不同時代的風格。如何把不同風貌的古代建筑以最簡潔的方式傳遞給讀者,是“90后”學者高曉勇一直思考的問題,由他所著的《圖解中國古代建筑史》就此展開了有益探索。 該書中的圖文皆出于高曉勇之手,他對文字進行了形象化、通俗化處理。將搜集到的古建筑圖紙進行提煉和簡化,以手繪的方式進行了呈現。在目錄上,前七章介紹的是歷朝歷代的建筑,后一章介紹的是鄉土建筑,這樣的編排方式保證了各章節內容的整齊和協調。 中國建筑的源頭,是伴隨原始社會的誕生而萌生的。原始社會有木骨泥墻房屋和干闌式房屋兩種形式,前者從洞穴居住而來;后者從巢居而來。到了新石器時代,仰韶、龍山、河姆渡、河姆渡、紅山四大建筑文化對后世的中國建筑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河姆渡遺址干闌式建筑中,已出現了榫卯結構,榫卯結構是采用的一種凹凸結合連接木結構的方式,既美觀也實用,是中國建筑的精髓所在。 至隋唐時代,古代建筑已臻化境。現今依然存在的西安大慈恩寺大雁塔、薦福寺小雁塔是唐代建筑的精品杰作,高曉勇繪制了兩塔的圖樣,在簡介中闡述了兩塔的不同建筑形式,特別指出小雁塔巧妙地融合了印度和古代中國中原地區的建筑特色。往深處想,可印證出唐代中期經濟繁榮和對外交往的頻繁。妙趣橫生的“雙雁”塔圖配上簡單明了的文字,即使是建筑“門外漢”,想必觀后也能了解知悉。 在論及明清建筑內容時,高曉勇以“建筑風格的定型與古代建筑史的終章”為題,他例舉了北京紫禁城、曲阜孔廟、承德外八廟、蘇州拙政園、八達嶺長城等中外聞名的建筑。他還用一個章節濃墨重彩介紹了明清家具,家具與建筑其實是有內在聯系的,它直接映射出明清時期的審美理念,即明代在意簡潔,清代注重繁復,對比兩時期的建筑也能看到這樣的特點,但這只是停留內部的裝飾結構。在外表上,明清建筑和其他朝代建筑一樣,都顯得較為平和含蓄,這顯然也是中國傳統審美觀念的一大特點。 不同年代的古代建筑無疑是“和而不同”的,它們深深依附在中國文脈之上。今天的建筑,如何舍棄表面的“仿古”,而深入地從古代建筑中汲取精華養分,是當今建筑者們值得深思的問題。故以為,《圖解中國古代建筑史》值得各界人士,尤其是建筑者們一看。 (李晉)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