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過去的夏天,是個不同尋常的夏天,誰能想到蘇炳添跑了9秒83,誰能想到14歲的全紅嬋五跳三個滿分。就像我今天讀到的《秦法之變》,面對的是毫無疑問的極致遼闊。 1975年12月,中國考古界有一項大發現:在湖北云夢睡虎地,發掘了12座戰國末年到秦代的墓葬,其中的第11號墓出土了一千多支竹簡,這些竹簡大多是第一手的法律文書和辦案資料。根據考古學家考證,墓主人是秦國的地方法官。這些作為隨葬品的竹簡,絕大部分是秦國的法律文書,是墓主人生前親手用隸書抄寫的。吉林大學黃中業教授借此史料寫成了《秦法之變》,以商鞅“改法為律”為主線,對戰國時期的法治理論、秦國的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立法及法規、經濟立法及軍事法規、民事法規進行詳實的介紹,讓我們看到了活生生的戰國法治場景。 在中國悠悠的歷史長河里,秦國身處社會大變革時代, 又是各諸侯國變法圖強的政治運作時代。商鞅變法發生時,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等六個國家已經成為當時中國勢力最大的六個國家。與之相比較,地處西北的秦國則勢力較弱,秦孝公希望通過變法強國。商鞅曾在魏國為官, 熟悉李悝、吳起在魏國變法的實踐。他攜帶《法經》入秦, 受到了秦孝公的接見。據說秦孝公和商鞅談了三次,第一次談話商鞅談的內容是三皇五帝的治國方式,即通過道德威望來治理天下,沒談多久秦孝公就睡著了;第二次會見商鞅談論夏商的統治方式,即順應天意,結果秦孝公不予理睬;第三次商鞅跟秦孝公談稱霸之道,秦孝公頓時覺得相見恨晚。倆人談了三天三夜,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以“稱霸”為目的主持秦國變法二十多年。 商鞅以《法經》為依據,與秦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改法為律”,即所謂“以軍法之律,移刑典之稱”,從而形成秦國獨特的法律樣式。之所以這樣,不僅是因為在戰爭年代,軍紀、軍令之律有極大權威,容易統一全體臣民的言論行為,更為重要的是,律具有其他法律樣式所不具備的“諸項合一”優點。商鞅變法主要目的,就是擴充國力以贏得戰爭,必須有效動員和支配全社會的人力物力財力, 這就使秦國法律得到空前發展。秦國從一個被“夷狄遇之”的偏遠小國,一躍而成擁有“虎狼之師”的強國,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商鞅以論功行賞為內容的“軍功爵位”和各種以“獎耕戰,富國強兵”為宗旨的立法,從而贏得對外擴張的兼并戰爭。對有功于耕戰者的賞賜,對有害于耕戰者的懲罰,以及對其連帶者的處分等,都促成著更為廣泛、更為精確的行為規范的誕生,這就是秦律。 可以說,秦人是一手執著刀戈,一手執著法律橫行天下。為了充分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最有效的辦法是把法律制定得越具體細致、越精確越好。看《秦法之變》,似乎“嚴密”才是更準確的形容。有一個案子說,陽陵縣有個叫“毋死”的士兵欠了8064錢,人家告到官府,官府派人到他家里追債,發現家里很窮,而且這個士兵已經去了洞庭郡服役,可是又不知道具體在哪里。陽陵縣不是不管,而是發一份文件,走官方渠道,到洞庭郡去查詢。秦政府對民間的管理十分深入,連春天播種的具體技術操作,用什么樣的種子,都有嚴格規定。而在秦法治下,秦國人的確很講社會公德,秦的市容市貌是最干凈的。 經過長期實踐締造的秦律,代表了當時中華民族運用邏輯思維規范復雜社會生活的最高水準,展現了涵蓋民事、刑事、行政、經濟諸多社會生活領域的碩大無比的恢恢法網,宣示了我國成文立法所達到的第一個峰巔。秦國法治建設的成就,為秦國國富兵強、統一天下與創建大秦帝國奠定了物質基礎。當時的秦國就擁有一個遍布全國的公路網絡,而且修了一條從咸陽通往內蒙古的高質量“直道”,相當于是一條 7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歐洲國家直到工業革命開始之后才有了標準化的概念,而秦已經貫徹了標準化。兵馬俑中發現的箭簇、弩機、長劍、戰車、矛戈,規格全都一致,哪個零件壞了都可以直接替換。其中箭簇的生產規格高到了什么程度呢?整個誤差居然不超過 2%。這就確保了任何一支箭都能用任何一個弩機發射。秦的武器生產實行責任制度,從匠人到管理者一直到宰相呂不韋,每個人都得留下名字。而秦以后,一直到清朝,中國生產的武器再也沒有過這種水平的標準化。 秦國法律十分嚴密高效,能量如此的巨大,但人心是復雜的,更是有差異的。整個社會的組織形式越整齊,越有壓迫性,產生和積累的狂暴成分也就越多,爆發時的破壞力也就越劇烈,不是靠獎賞和輸出戰爭就能釋放的。荀況在肯定秦國以法治國的同時,又指出了“秦之所短”,即“殆無儒邪”。秦國法治,完全擯棄儒家的“為政以德”,導致了秦帝國建立后秦始皇的法繁役重。而秦二世倒行逆施的暴政,更是使人民無法生活下去,終于揭竿而起,埋葬了大秦王朝。荀況“粹而王,駁而霸,無一焉而亡”的王道、霸道、亡道的論斷,是一個深刻的見解。霸道也可能取得偉大的成功,但往往難以持久。 繞過秦律帶來的酷烈之風, 當以歷史為周期,看到的是時代的變遷和人性的復雜,看到的是規律。以十年為周期,看到的是常識與規則變化。以三年或五年為周期,看到的是膽識和眼光。以一年為周期,就會相信天賦和能力。所以,讀書讀到此處,心中總是惻惻難安,滿懷悲憫。真正偉大的帝國,它是對正義的承諾,是對人性與生命的真正悲憫與敬畏。理解了這些,才能真正理解中華民族要在未來擔當的偉大而深遠的歷史使命。 (黃麗云)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