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以飲食文化為例,茶有茶文化,酒有酒文化,當然食蟹,也會產生蟹文化。古代文人視食蟹為一樂,品蟹時更是津津樂道。宋代傅肱《蟹譜》狀其奇:“蟹,以其橫行,則曰螃蟹;以其行聲,則曰郭索;以其外骨,則曰介士;以其內容,則曰無腸。”螃蟹還有許多雅號,如“鐵甲將軍”“無腸公子”“橫行公”“含黃伯”等。 喜歡食蟹的名人很多,譬如李白、白居易、蘇軾等。清人曹雪芹是吃蟹的行家,他曾在《紅樓夢》中借賈寶玉之口贊道:“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竟無腸。臍間積冷讒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全詩生動地描述了吃蟹人的狂態及蘇東坡對食蟹的態度??梢娦啡?、蟹黃和蟹膏確實美味,竟然連養尊處優的賈寶玉也盡顯饕餮之態。 賈寶玉之所以在美味面前風度盡失,除了螃蟹價值不菲外,還在于食蟹有時令限制,“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可見食蟹的最佳季節在于秋天,此時螃蟹肉肥黃多,味道鮮美。物以稀為貴,在物流落后的過去,我們要想吃到陽澄湖大閘蟹這些美味,自然就得多掏銀兩。時至今日,在本地稍微講究點的宴席上,大閘蟹仍然是撐門面的硬菜。可見,食蟹仍然是有門檻的,你得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江蘇太倉人錢倉水教授喜歡食蟹,他得天時地利之便,長期研究中華蟹文化,有《蟹趣》《說蟹》等專著問世。他最近出版的《中華蟹史》結合現代科學的分類方法,對古代典籍中的涉蟹內容進行梳理,從先秦至明清,是寫盡中華蟹方方面面的集大成之作。本書凝結了作者對中華蟹二十余年的研究心力與成果。分先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兩宋遼金元、明清六個部分,用一百九十多個專題來撰述,或考證蟹名,或分析蟹著,或品評蟹味,或再現烹蟹方法,或談及腌蟹技藝,或評判詠蟹詩詞,或匯總蟹醫蟹藥,或講述涉蟹人物,或介紹捕蟹工具。另附近一百五十幅精美插圖,是一部從文化與歷史角度研究中華螃蟹的集大成之作。 本書的一些內容非常有價值,如歷代螃蟹的價格,探洞捉蟹、釣蟹、以籪捕蟹的方法,古人以蟹治病解毒的辦法,古人吃蟹不適的治療方法,古人吃蟹后洗手去腥的秘訣,古書中記載的烹蟹菜譜,已經失傳的腌蟹技法等。譬如袁枚曾在《隨園食單》里介紹蟹羹的烹飪之法,“剝蟹為羹,即用原湯煨之,不加雞汁,獨用為妙。見俗廚從中加鴨舌,或魚翅,或海參者,徒奪其味而惹其腥,惡劣極矣!”作者不僅羅列了袁枚的蟹羹,還對其進行了評價,認為這表達了一個美食家的識見,即食物之美在原味。 作者對歷代涉蟹詠蟹詩詞歌賦、小說隨筆、神話傳說等做了匯總和評述。全書談及的涉蟹詠蟹名人主要有蘇軾、袁枚、曹雪芹等,收錄全面。名人結合其著作和事跡,單列專題撰述,引述宏富,講解細致,足見作者之功力和中華蟹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只微末的螃蟹背殼上堆足堆滿了歷史文化,顯示了中華文化的豐富璀璨,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彭忠富)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