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曬過中秋的月亮后,入夜的風才決定涼起來。風過處,桂花香氣遠溢,巷弄街尾才確切有了秋天的痕跡。農歷八月十五十六的晚間,以最完整姿態(tài)出現的月亮,足夠勾起每個人心底的懷古與鄉(xiāng)愁。 成長中關于中秋的記憶,在于聲與味。 清晰記得,小時候的中秋是沒有月餅的。和月餅最搭得上邊的,是福州傳統(tǒng)喜宴上常見的伴手禮————禮餅。禮餅圓圓大大的,表面撒滿白芝麻,把它切成三角的好幾份擺在盤子里,很好看。小時候吃的禮餅,內餡大多是冬瓜條、碎花生和肥膘肉。對禮餅,我既喜歡又討厭。討厭一口下去油膩膩的肥肉,喜歡內餡里甜甜紅紅的冬瓜條,還有表面脆脆焦焦的餅皮。每到吃禮餅的時候,我就會單獨把冬瓜條挖出來吃,但這很費功夫,也怕被媽媽批評糟蹋食物。后來我就只吃餅皮,但也只敢舔舔碎在盤底的餅皮?!俺云げ怀责W兒”,為此,我沒少被媽媽批評“挑食”。 可能是因為不大喜歡吃禮餅,小時候覺得家里的禮餅老吃不完。長大后,我對這種印象有了另一種更合理的解釋:生于宗族大家庭,嫁娶壽宴,有親有“份”,每一份禮餅都是“自己人”之間要互相扶持、認可的一種默契。近幾年到了福州工作,我才發(fā)現,原來在老福州,有中秋省親送禮餅的習俗。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福建閩南地區(qū),中秋還有博餅的風俗。在廈門,每到中秋前后,總能聽到門戶商鋪里傳來“叮叮當當”的博餅聲。 學校每年秋季開學時間,都正好在中秋前一個星期左右,所以大學四年的中秋自然都是和舍友一起度過的。同宿舍的人感情極好,大二中秋節(jié),其中一名廈門籍的舍友提議,叫上另一宿舍與我們要好的同系同學,在宿舍舉行一次博餅活動。來自省內外不同地方的7個同學仔細向她學習了玩法后,便共同出資到學校附近超市采購了一些日用品作獎品。在我看來,博餅的妙處不少。一是獎項名目多,從“一秀”到“狀元”,能保證大家各有所獲;二是頭獎“狀元”之間,還有高下比拼,過程緊張刺激,很有看頭。整個游戲玩下來,結果是皆大歡喜的。當然,中秋博餅的聲響之所以總能夠勾起我的回憶,除了真摯的友誼令我時時感到溫暖外,其實也少不了另外一個原因,那是我唯一一次“中狀元”。 離開了廈門后,我再也沒有參加過博餅。在福州工作的幾年,偶爾在商超還能看到與促銷活動配套的博餅活動,但我都沒有機會再參加。和這幾位同學的相聚更是越來越少,十分懷念大學尚且懵懵懂懂的時光。 這段記憶中的中秋,空氣中有聲響,當然也有味道,是桂花味。學校學生宿舍和教職工宿舍旁邊的綠地,都植有幾株桂花樹。桂花小而繁,微風過處,簌簌然猶如秋雨灑落一地,很是可愛。教職工的宿舍倚山而建,高處俯瞰校園,風景甚好。四季皆有花可賞,有空的時候,我都會往那里走走。春天是杜鵑和山茶花,夏天是鳳凰木和三角梅,秋天便是桂花。這些花木,有些是學校規(guī)劃初就種植的,有些則是老師們自己種的。很多小庭院前的植物,都被侍弄得很有生機。賞花時,我常常感嘆,老師們對生活也好認真。 山上總是靜靜的,秋風搖晃樹葉的沙沙聲常常能很清晰地聽到,有時候,年輕的心會涌出一種很模糊的感動。 記得一年剛過完中秋不久,我再次爬上小山,在半道遇到了一個老人家。見我一口氣爬上幾十層的陡峭階梯,他熱情地向我打招呼。“來山上玩?”我點點頭,問他是不是住這里的老師,他也點點頭默認,然后給我留下印象極深的一句話:“我年輕的時候也喜歡高處,覺得空氣好、風景好,所以特意選了最高的房子。但現在年紀大了,才發(fā)現自己會爬不動。”老師或許是從我身上看到自己年輕時的影子吧?或許他這個年紀,已經理解“看山三境界”了。 (魏青)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