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檢察機關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女干警扮演著檢察工作和家庭生活等多重角色,容易出現心理亞健康狀況。如何減輕她們方方面面的壓力,使她們在工作中更好地履職,促進其自身全面發展,成為當前檢察隊伍管理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一、基層檢察機關中女干警概述 近年來,女干警長期面臨高強度、高負荷的工作,加上職業特殊性帶來的角色沖撞、角色負荷增大了她們的工作和心理壓力,在面對挫折的情況下,如果不能很好適應,就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伴隨睡眠不足、疲勞過度、緊張焦慮、情緒低落、選擇困難等癥狀,甚至可能引發身體問題。 檢察機關要為她們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提供良好的培訓與進修機會,減輕工作壓力,維護其身心健康,使她們以飽滿狀態投入工作,在檢察事業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二、基層檢察工作對女干警心理健康影響分析 (一)檢察工作的變化導致女干警產生的壓力 1.檢察工作轉型升級,導致女干警職業壓力逐漸增大。隨著轉隸之后的工作轉型,“四大檢察”的全面發展,“捕訴合一”等改革實行,基層檢察工作案多人少矛盾更加突出。同時,由于基層工作性質的特殊性,基層檢察機關承擔了80%的案件,基層檢察干警辦案任務越來越重。司法行政部門承擔的行政管理事務也日益增多,隊伍管理、黨建、辦公室等業務量都有所增加,人員卻在減少,出現一人多崗、青黃不接等問題。檢察工作要求不斷提高,帶給了女干警更高難度和更大壓力。 2.檢察人員分類管理,引發女干警出現了職業路徑選擇的緊張焦慮。首先,司法改革人員分類管理的目的是打造專業化、精英化的檢察隊伍,員額檢察官既需要適應新的辦案模式、辦案理念,又要應對新類型犯罪對業務能力的不斷考驗等諸多問題,加上工作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女干警中普遍存在睡眠質量問題。其次,檢察官助理和司法行政人員在職級晉升、待遇保障等方面受到了影響,尤其是女干警事業發展的黃金期非常短暫,未來職業預期不明朗,這讓她們對職業的發展充滿擔憂。 (二)女性自身特點和角色多樣性造成的壓力 1.檢察工作特殊性帶來的精神高度緊張。檢察工作具有高風險、高壓力、高強度的行業特點,檢察官辦案要面對各種社會陰暗面,要承受金錢誘惑和權力威脅的挑戰。由于職業的特殊性,其不僅需要法律專業知識,還需要豐富的社會知識作為依托,需要時時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業務能力。由于辦案的嚴肅性,檢察干警面對突發事件都要保持冷靜,找尋疑點、收集大量證據,在辦案過程中精神高度緊張。 2.檢察工作與家庭生活角色沖突產生憂郁恐慌。女干警在職業角色與生活角色之間跨度要比男干警大得多。另外,女性本身特有的身體、心理方面的特征也容易使其產生心理壓力過大的困擾。一旦發生家人生病、子女升學等家事需要處理和操心,則個人情緒受影響明顯。 三、對提高基層女干警心理健康水平的幾點建議 (一) 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營造女干警成長“軟環境”。基層檢察院培訓內容很多,但心理素質方面的培訓很少。可以通過開設課程、專題講座等常規形式進行教育和疏導,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她們建立起維護個人心理健康的自覺意識。此外,多組織一些興趣活動,如“廚藝大賽”“讀書沙龍”等,通過歡樂輕松的游戲和活動,建立起精神上的交流和溝通。檢察機關要出臺有利于女干警成長的傾斜政策,提升她們的滿意度,在實踐鍛煉、教育培訓、政治進步、榮譽表彰上給予必要的傾斜,為女干警的成長提供“軟環境”。 (二) 加強業務素質培訓,促進自身全面發展。檢察機關在培養、使用女干警時,不僅僅局限于思想理論水平的培訓,更要注重業務能力素質的提高,為其成長創造條件。積極開展“導師制”試點,挑選一批業務領頭人作為“導師”,實行師徒制,一對一、點對點進行業務指導,強調實踐,在短時間提升女干警的業務能力。還要多開展崗位練兵,在大案要案中提升能力,在大事難事前錘煉品格。 (三)關注生活質量,正確處理好家庭與檢察工作的關系。檢察機關在日常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對女干警的人文關懷,每年“三八”國際婦女節召開婦女座談會,廣泛了解她們在思想、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并及時幫助解決;凡是政策規定應享受的待遇,比如婚假、產假等都要不折不扣地予以落實。同時,幫助女干警突破思維定式,在努力工作與幸福生活中找準平衡點,真正實現“魚和熊掌兼得”。 (四)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全面了解女干警心理狀況,及時解決心理問題。建卡立檔可及時對可能存在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疏導,詳細并直觀了解每個女干警的大體情況,幫助心理輔導員有針對性地找到合適的對策與疏導方法。同時,每年組織有關心理測評專家進行心理測評,對存在心理問題或隱患的女干警及時跟蹤。此外,引入檢察系統外部心理咨詢機構,適時聘請專家通過開展自信訓練、心理情景適應訓練等方式,使女干警們掌握正確應激技巧和克服不良情緒,走出困境。 (南平市延平區人民檢察院 葉巧園)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