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歲月的跑道上一圈又一圈地奔跑著,和一個又一個春節(jié)相逢,就像參演了一場又一場喜劇,成為記憶的夜空中一顆顆閃亮的星。 星光下,彌漫著煙火氣息的灶臺,始終向我招手微笑,吸引我一次次打開封存的美好,點亮生命的火花。 記憶中,有一方四五平米大的灶臺。雖然還沒到大年夜,它卻已開始辛勤勞作。在它的一側(cè),兩個灶洞中的柴火燒得正旺,紅紅的火苗歡快地跳躍著,爭先恐后地舔著上方兩口黑色大鐵鍋。靠里側(cè)的鍋里,備用的熱水翻滾著,冒著熱氣;靠外側(cè)的鍋中放著一個竹木制的大蒸籠,蒸著過年必備的芋頭糕,當然也可能是紅年糕或者肉丸,總之,都是孩子們愛吃的美食。 兩個灶洞中有一個小小的長方形小洞,那是放置火柴之處,卻成了家中大黃貓的棲身之所。 灶洞前,是太姥姥依然健碩的身姿,她坐在一個方形木凳子上,腰間綁著藍色的確良圍裙,在火苗的映襯下,更顯容光煥發(fā),滿頭銀絲如雪。有那么一瞬間,我似乎在紅光中看到白雪消融,帶去時光雕刻的印記,重現(xiàn)她往日青春的容顏。 太姥姥不時用火鉗夾著木柴送進洞中,或者起身走到灶臺另一側(cè),翻開里側(cè)鍋蓋,用水瓢往蒸籠下方加入一兩勺熱水,應該是為了讓外鍋不被燒干。她熟練地重復著這幾個動作,就像悉心照料一棵小花苗。蒸熟一籠大概需要兩三個小時,我常常喜歡搬一張小凳子坐在太姥姥身邊,在暖暖的火光和陣陣的飯香中,和她聊著天,幫她一起燒火、加水,陪著她一起靜待花開。 時光流逝,聊天的內(nèi)容大都不記得,只有一次,刻骨銘心。那是大三的春節(jié),太姥姥依舊坐在灶洞前蒸著年糕,我蹲在她的跟前,雙手放在她的大腿上。她一只手握著我的手掌,另一只手輕柔地撫摸著我的頭,“依命啊,我們不去那么遠的地方讀書可以嗎?”隨意的話語中似乎帶著一絲請求和期盼,“太姥姥,很快的,我馬上就讀完了,讀完就回來了。”我笑著說,心中莫名地涌起一種心疼和感傷。“真的嗎?”“嗯。”我看著她的臉,使勁點著頭。“那就好。”太姥姥笑了,想必她信了,紅紅的臉上盈滿開心,好像我真的過兩天就讀完回來了。只是沒有想到,那個場景竟是我們最后一次的相依相伴。每每想起,宛若昨天,仿佛還能感受到她手心的溫度,依然真切感受到這份深深的疼愛。 大年三十的傍晚,鞭炮聲開始陸續(xù)響起。灶臺的另一側(cè),兩口大鍋前,外公正井然有序地在準備著年夜飯。他總是默默忙碌著,沒有一絲抱怨,有的只是那份希望兒孫快樂的真心實意。外公是一個自學成才的廚藝高手,不管是琪瑪酥、馬蹄糕,還是炒白、豬腳凍,只要我們說愛吃,他就會想辦法滿足,就怕我們沒得吃、吃不好。 此刻,除了燒火、洗菜之外,切、炒、炸、蒸、燉,外公基本一人搞定,他是廚房的主角,而太姥姥、外婆是優(yōu)秀的配角。看到我們進入廚房找事幫忙,他喜歡笑著說:“你們出去玩吧,很快就吃飯了。”但是,我們還是喜歡來到廚房,看著一盤盤佳肴在外公的巧手下魚躍而出。整個灶臺籠罩在熱氣中,加上火苗、香味、美食,奏響一曲煙火人間的優(yōu)美樂章,外公就是最偉大的指揮家。 后來,太姥姥、外公都離我們遠去,曾經(jīng)在那一方灶臺周圍發(fā)生的故事,已經(jīng)永久定格在記憶深處,在腦海中一遍遍重演,而那一曲煙火樂章也時常在我耳邊回響。 如今,又逢一年春節(jié),又見一方灶臺,同樣籠罩在騰騰的熱氣中,同樣奏響著煙火人間。只是關于灶臺的故事,主角換成了母親,配角換成了父親。將來,也會換成你我。 我知道,灶臺有情,任憑時光荏苒,歲月變遷,都會一直站在一個叫做“家”的地方,陪我們一起喜迎新春、共度佳節(jié)。 (林祥娥)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wǎng)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quán)威的法律門戶網(wǎng)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quán)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