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人幾乎不寫信了。不寫信的原因,除了交通發達、通訊手段便捷之外,似乎也難有心情安靜地坐在燈下與人交心、向人傾訴了。 在這方面,明代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偉人王陽明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他不僅會領兵打仗、講課授業、著書立說,還特別擅長寫信,把書信的力量發揮到極致。 王陽明因得罪了大太監劉瑾,被貶到條件惡劣的貴州龍場驛,誰知竟成就了他的“龍場悟道”。他到任不久,就贏得了當地土著的信任與尊重,許多人主動幫他蓋房子,建龍場書院,聽他講學。不料有一天思州的守官特遣差人到龍場驛來搗亂,侮辱王陽明。不想惹怒了正在聽王陽明講學的當地土著,當場把差人捉住拳打腳踢,打得差人抱頭鼠竄。 差人回到思州,胡亂編造謊言向守官哭訴,說王陽明慫恿當地土著毆打侮辱他們。守官大怒,向上司告狀,攻擊王陽明唆使當地土人毆打差吏。那時有個憲副姓毛的,特遣人至龍場驛,諭令王陽明往守官處請罪謝過。 王陽明給毛憲副寫了一封信:“差人至龍場凌侮,此自差人挾勢擅威,非大府使之也;龍場諸夷與之爭斗,此自諸夷憤慍不平,亦非某使之也。然則大府固未嘗辱某,某亦未嘗傲大府,何所得罪而遽請謝乎?跪拜之禮,亦小官常分,不足以為辱,然亦不當無故而行之。不當行而行,與當行而不行,其為取辱一也。…………某之居此,蓋瘴癘蟲毒之與處,魑魅魍魎之與游,日有三死焉。然而居之泰然,未嘗以動其中者;誠知生死之有命,不以一朝之患,而忘其終身之憂也!” 毛憲副接著這封信之后,就轉送給守官看。那位守官被王陽明的信打動,自覺慚服,明知釁由己起,怎好再怪別人。對此事,也不再提。 這時水西有個安宣慰使,素聞王陽明之名,非常欽敬,想與王陽明交好,特使人送許多米、肉、金帛等物給王陽明,王陽明卻絲毫不受,一概謝絕。使者堅欲王陽明收下,他無法再拒辭了,只好收下二石米與柴炭、雞、鵝之類;至于金帛、鞍馬之物,無論如何,決不肯受。過后,王陽明寫了一封信給安宣慰使,一方面感謝他所饋贈的物品,一方面叫他不要再送這些東西來。一篇義正詞嚴的信,弄得那位想交好王陽明的安宣慰使,從此不敢再饋送東西給他了。 水西地方,朝廷以前原預備設衛置城的;城筑好,便因他事而中止了,但是驛傳尚存之未廢。這位安宣慰使,久恨驛傳,據在他的腹心,不好作何異動,便想將它去掉,以便任其暢所欲為;朝廷沒有驛傳,再也不能知曉他所為何事。不過若果廢去驛傳,設被朝廷知道,禍又不小。他明知擅廢驛傳,是要犯大罪的,而自己又極想去掉它,事在兩難,于是特遣人來請教王陽明,問驛傳是否可廢?王陽明就回了他一封信,力言驛傳不能擅廢。并且說:這是有關朝廷的威信,若是擅自廢除,恐要獲重咎。信內說:“使君之先,自漢唐以來,千幾百年,未之或改,所以若此者,以能世守天子禮法,竭忠盡力,不敢分寸有所違…………不然,使君之土地,富且盛矣,朝廷悉取而郡縣之,其誰以為不可?夫驛可減也,亦可增也,亦可改也;宣慰使亦可革也。由此言之,殆甚有害,使君其未之思耶?” 一篇利害分明的大道理,擺在安宣慰使的面前,嚇得他再也不敢萌此妄念了。 有個姓宋的酋長屬下阿賈、阿札等,忽然叛亂起來,到處騷擾百姓。這次阿賈等作亂,有許多人都說是安宣慰使的主使,王陽明也知道是他暗中使壞,于是便又寫了一封信,責備他不應按兵不動,坐視阿賈之難而不討平,并勸他自動速討叛將以贖罪。安氏不覺悚然,自悟其過,遂率師一鼓將阿賈、阿札等蕩平了,百姓也都賴以安寧。一個桀驁不馴的安宣慰使,卻被一個小小驛丞王陽明的幾封信,弄得俯首帖耳,不敢不從。由此可見一個人的道德學問,感人之深,比什么都要來得有效力! 王陽明奉命去廣西剿匪,他了解情況后,給土匪頭子盧蘇、王受寫了封勸降信,居然起大作用。信中說:“人之所共恥者,莫過于身被為盜賊之名;人心之所共憤者,莫過于身遭劫掠之苦。今使有人罵爾等為盜,爾必憤然而怒;又使人焚爾室廬,劫爾財貨,掠爾妻女,爾必懷恨切骨,寧死必報。爾等以是加人,人豈有不怨者乎?人同此心,爾寧獨不知?…………爾等當時去做賊時,是生人尋死路,尚且要去便去;今欲改行從善,是死人求生路,乃反不敢耶?…………聞爾等為賊,所得苦亦不多,其間尚有衣食不充者。何不以爾為賊之勤苦精力,而用之于耕農,運之于商賈。可以坐致饒富,而安享逸樂,放心縱意,游觀城市之中,優游田野之內。豈如今日出則畏官避仇,入則防誅懼剿,潛形遁跡,憂苦終身,卒之身滅家破,妻子戮辱,亦有何好乎?…………爾之財力有限,吾之兵糧無窮,縱爾等皆為有翼之虎,諒亦不能逃于天地之外矣。嗚呼!民吾同胞,爾等皆吾赤子,吾終不能撫恤爾等,而至于殺爾,痛哉!痛哉!興言至此,不覺淚下。” 盧蘇、王受看了王陽明的招降信,條分縷析,雖然有傳言說王陽明是詐招,但這封信里分析得頭頭是道,把他們為何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分析得一清二楚。盧蘇、王受心里也很膽怯。再加上王陽明此前平寧王之亂、江西匪患,積累下巨大的名聲。整個那一時代的土匪,都怕王陽明。結果當然是勸降成功,百姓不用受戰火的禍害。 王陽明書信的力量抵得千軍萬馬。其實書信的力量就是文字的力量。 (何況)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