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光澤,農村普遍有這樣一個現象:村口有一座或大或小的土地廟,廟旁長著一棵或一片樹,普通卻很顯眼。它們是這個村子的標志,望見它們就意味著要進村了,這一棵或一片樹俗稱“村頭樹”,也叫“村口樹”。 有種說法:“無樹不成村。”村頭樹一般是在建村前后自然而長亦或是后期村里的老人們要求種植的,因為它是村里的風水樹,關系著全村的風水命脈,影響著村民們的生活起居。聽村里的老人說,在很久以前,一到春夏交替期就下暴雨,整個村子被洪水淹了一半,莊稼也都被破壞了。后來,村里懂風水的老人就提出要種植一棵村頭樹,自此之后,村里免了不少洪災…………從這個方面講,老人們要求種植并保護村頭樹這一觀念與現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一脈相承。 以前的農村,村頭樹下就是村民們農閑時的活動中心,大家在樹下隨意擺放著幾張大小不一、或長或短的石板凳。夏日,老老少少圍坐在樹底下乘涼,分果子吃,有說有笑;冬日暖陽初出,婦女們成群結隊手提毛線袋,湊在樹底下打毛衣、織圍巾,其樂融融;白天農戶們下田上山干活,累了就在此歇腳,抽抽煙說說農事;晚飯后,左鄰右舍領著家中的小孩兒們在樹下開啟茶話會,相互拉扯著家常事,無論紅白喜事、樂事難事,需要搭把手、幫個忙的都拿出來議議,充滿了濃厚的人情味兒。小孩子是閑不住的,女孩子還會安坐著,聽聽故事,男孩子調皮一點免不了爬到樹上玩耍,玩盡興了還會繞著大樹上躥下跳,這時要是讓大人見著了一定會被說教一番,就因為村頭樹是風水樹,破壞不得! 我家鄉的村頭樹是香樟。一棵大的香樟樹,周圍伴著幾棵小的香樟樹。大的樹冠廣展,枝葉茂密,是樹王,樹杈上有巢,棲著幾只鴉;小的一部分獨立挺拔成長,一部分則從樹王冒在泥土外面的根上長出來后“另起爐灶”,不再是一株而是一簇。因香樟樹能驅蚊蠅,能抗水淹,能耐干旱,不怕夏熱,不畏冬寒,對一些有害氣體還具有抵抗性。所以,種植香樟樹就是種吉祥、種安康。 農村的村頭樹,是村子的標識,村里的風水樹,也是外出返鄉村民的情感寄托。近二三十年來,村里的勞動力基本都在外務工,大部分已落戶城市、扎根外地,逢年過節才有機會回到農村家鄉。今年春節假期,路過村頭樹下時偶遇了十幾年未見的兒時玩伴,聊起了小時候在村頭樹下發生的單純美好,同時提到她在外漂泊的經歷。再次回到村頭樹下,身處蒼松翠郁之中,呼吸著伴有鮮綠嫩葉味的新鮮空氣,聽著樹梢鳥兒鳴蟬的叫聲,勾起了深深的鄉愁,感慨萬千卻也留存著幾絲甜蜜。 還依稀記得在很小的時候,村頭樹下還有播放露天電影。夜晚,電影一開始,大家還會老老實實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差不多放了三分之一時,現場就有人開始走動起來,有的踮起腳跟朝前看,頭頸酸得很,也不影響興致;有的跑到銀幕背后從反面看,也津津有味;也有的身子靈活的,蹲坐在村頭樹上看一晚上。隔天,大家伙兒再圍坐在村頭樹下聊電影劇情,讓人倍感愜意。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的進步,記憶里這一幀幀舊畫面已被定格在過去,收錄進歷史。 都說別離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如今,村頭樹還在那里,當年的人卻已不在一起,今昔之變,滄海桑田,村頭樹成為了人們心中的鄉愁。無論離開多久,走了多遠,只要一想到家鄉的村頭樹,沿著樹根,就能穿越城市的繁華,看到故鄉的方向,找到回家的路,回憶起原來的人和事。 (元光美 作者單位:光澤縣司法局)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