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年輕父母給孩子起名字時喜歡冠以復姓。這個復姓不是指“上官”“東方”那樣的兩字復姓,而是父姓疊加母姓,或者母姓在前,疊加父姓,如“趙錢”“孫李”之類。說實話,我也沒能免俗,女兒還沒出生,我就給她想好了名字,就叫“張陳雨雁”。 放在三十年前,這種情況就絕少。但我有幸(也許是不幸)遇到過一個,不過這個復姓不是一開始就用的,而是后來改的,還是那做女兒的自己改的。 那個女孩是我的小學同學。我現在還依稀記得她的模樣,瘦瘦黑黑的,扎兩根麻花辮,眼珠子很黑很亮,看人時死盯著人,眼皮都不眨一下。 她原本叫張麗娟,小學五年級時突然改名叫張李麗。我們都不清楚她為什么要改名,而且雖然改了名,我們仍習慣地叫她張麗娟。她很倔,我們叫張麗娟時她就不應,直到我們叫張李麗時她才肯應。 別看張李麗其貌不揚,在我們學校可是個名人。她出名完全是因為一次課間。我們學校是一個舊寺廟改建的,陰森森的,聽說原先還有不少佛像,“破四舊”時全被砸毀了。那次課間我們正在操場上玩,操場原先是李家的墳地,直到那時還有不少沒削平的墳頭,墳頭間還長著野草。突然有人驚叫,蛇,蛇。我們忙湊過去看,果然一條小青蛇在草叢中快速游走。大家平時很少看到蛇,也不清楚這條蛇是否有毒,看到它游近了,就哇哇亂叫著驚恐地跑開。但好奇心作祟,又不舍得跑遠,很快就又小心地聚攏過來。 突然聽到有人說,快去叫張麗娟,她會抓蛇。 正吵嚷著,就看到張李麗從人堆中擠了進來。她彎下腰聚精會神地盯著小蛇看了一會兒。小蛇仿佛也意識到了危險,停下來,盤起身子探著頭盯著她看,嘴里還吐著長長的信子。突然,誰也沒看清楚她是怎么下手的,蛇已經抓在她手里了,蛇尾巴還在空中一個勁胡亂舞動。抓到蛇后她徑直回教室,大家起著哄隨她往教室跑,看到她把蛇塞進了一個玻璃瓶子里,隨即塞上了蓋子。就在這時,上課鈴聲響起,大家一哄而散。 這次抓蛇的經歷給我印象太深刻了,讓我對她刮目相看。回到家后,我繪聲繪色把整個經過講給我媽聽。我媽正在烙饃,頭也不回地說,張麗娟她媽常年有病,用蛇治病是偏方,所以她才會抓蛇。說完又連帶著訓斥我,看看人家,再看看你自己,天天就只知道玩! 我知道張李麗她媽有病。印象中她媽經常坐在家門口,見到有人經過就有氣無力地打個招呼。一次我和我媽從她們家門前經過,她也跟我媽打招呼。我媽就停下來問她的病情,她嘆口氣說,也就這樣熬著唄,找了那么多先生,都沒什么用。我媽也就無奈地陪著她嘆了口氣,又無力地安慰了她幾句。臨走,我看到張李麗她媽蒼白的臉上強擠出一絲笑容,似乎很不舍得我媽這么快就走。 走得稍遠了,我回頭看了一眼,看到她還站在她家門口,往我們的方向看。 我問我媽,她是誰? 我媽說,你不認識?張麗娟她媽。張麗娟不是你同學嗎? 我說,我沒跟她說過話。 確實是,那時候不只是張李麗,我跟大多數女生都沒說過話。但自從見識過張李麗高超的抓蛇手藝后,我開始留意起她。站在我家屋頂就可以看到她家的屋頂,我多次注意到她在屋頂上干活,瘦小的身影不是在大太陽下面翻曬麥子,就是在黃昏時分匆匆忙忙地收衣服。 她改姓名這件事對于我始終是個謎,誰問她也不說,直到初一下學期謎底才揭開。初中我們還是同學,那個學期學校組織我們參加一個全縣范圍內的作文競賽,作文題目是“老師,我想告訴你一個秘密”。我抓耳撓腮無處下筆,我有什么秘密想告訴老師呢?完全沒有。我只能胡編亂造交差了事。但是等發布獲獎結果時,我仍妄圖僥幸獲獎————當然沒有,不過真正讓我意外的是,平時作文并不起眼的張李麗竟然獲得了全縣一等獎。我不僅是吃驚,簡直是嫉妒了。 可是在全校大會上,聽她在主席臺上讀完她的作文后我的妒意就消失了。原來她要告訴老師的秘密就是她為什么要改名字。她在作文里寫道,他父親是倒插門,原本說好生了孩子要姓女方家的姓,也就是李,但女兒出生后,他心有不甘,就還用了張姓。因為這事,他與岳父一家大吵過幾架,搬出了李家,另外蓋了房子。雖然搬走了,但事情并沒了結,時不時地,岳父一家還會找上門來大吵大鬧,還因此打過幾次架。夾在中間,母親和張李麗都很為難,母親的病很有可能與此也有關系。張李麗長大懂事后,突然想到可以通過改名字化解兩家的矛盾,就自作主張把名字由“張麗娟”改為了復姓的“張李麗”,任誰打罵都不肯再改回去………… 讀到后來,張李麗邊讀邊抽泣著流淚。主席臺下面也是“嚶嚶”的哭聲一片,大家都被她的作文感動了。我雖然強忍著沒有哭,但眼淚也一直在眼眶里打轉。 不知怎地,村里的大人也都知道了她作文獲獎的事,還知道了她作文的內容。她們談起來,都一個勁兒嘆息,說這孩子真不容易,也有心。 她后來的情況怎樣了,我完全不知道。印象中似乎初中畢業后就再也沒有見過她。我后來問過我媽一次,似乎她已嫁人了。我吃了一驚,那時我才剛上大學。 大二暑假,我回家途中繞道去漯河看望楊先生。那時楊先生還住在漯河的一棟別墅里。 院子里有狗,沖著我一個勁狂吠。院門后立刻閃出一個人,先是狐疑地瞅了瞅我。我忙說,我是來看望楊先生的………… 他哦了一聲,忙喝住狗。轉身給我開了鐵柵門。 楊先生在嗎?我邊進門邊問。 在,在。他快活地說。 我說是來看望楊先生,卻一住住了兩三天。楊先生一直挽留我,我也就住下了。也因此與看門的老楊熟了。 老楊五十歲上下年紀,身子精瘦。他除了負責看門,還要侍弄院子里那幾壟青菜。院子雖不算大,但種了好幾壟黃瓜、西紅柿,每天都可以摘一小盆,夠晚上加道菜了。 沒事時,老楊也會跟我聊幾句。 他說,聽說你是西莊的? 我說,是。 他說,你們村的張李麗你認不認識? 我說,咋不認識?我跟她是同學。家也不遠,就隔條街。 老楊咧開嘴,笑了笑,臉上都是褶子,說,她現在是俺兒媳婦。 我正詫異他怎么會提起張李麗,這下明白了,也有點吃驚。 她現在還好吧?我問老楊。 老楊說,好著呢,可能干。 有孩子了嗎? 有了,都快兩歲了。 老楊樂呵呵地笑著。其實我不用問,也猜得出張李麗應該過得還不錯,既然公公對她如此滿意。可是我突然想到,她應該跟我同歲,那么這時也不過剛滿二十歲而已,可她已經有了孩子………… 我本想講講張李麗抓蛇和改名字的故事,話已經到了嘴邊,還是又憋了回去。 (張遂濤 作者單位:廈門市公安局)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