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3月23日訊 草莓種子種出的是草,薄荷種子種出的是貓薄荷,買藤月給你發野薔薇…………一段時間以來,“網購花木苗種有多坑”一直為網友熱議。很多網友從網絡平臺的部分鮮花園藝店購買花種苗木,經過精心培育,卻發現長出來的并非賣家圖片中描述的樣子,更有甚者直接種出了一盆雜草。 記者了解到,買到劣貨、假貨,只是花木種苗交易陷阱之一。另外,還有宣稱如七彩玫瑰、藍色君子蘭等看上去很炫酷的花草,或者是方形西瓜、人參果等有奇特造型的商品,其實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無非是商家使用染色劑或者借助外界模具制造的噱頭。 而像蝴蝶蘭、玫瑰等本身只能通過無性繁殖獲得的花草,根本無法用種子進行繁殖并成長,可是也有一些不法商販兜售“種子”謀利。 類似“掛羊頭賣狗肉”甚至是賣死種子的現象時有發生。由于果樹、種球與種苗等都需要長時間種植才會發現上當受騙,給消費者維權帶來不便。 這些在網上售假的不良商家,無疑是在破壞苗種行業的健康發展。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花兩個月時間養了一盆草? “兩個月了,我是不是種了假草莓,怎么枝葉長這么高,也不開花?”不久前,園藝愛好者張先生在一個“無土栽培種植分享群”發了一個網購草莓種子的種植視頻,讓群友幫忙鑒定一下。 “我買到的種子幾乎有一半是假種子!”“我現在買種子都是去當地農貿市場、實體店,有問題的話,商家也跑不了。”“我網購試了三次,買到的苗種都是假的!”在看到張先生發的消息后,群友紛紛回復,不少人感同身受。 家住福州的張先生是園藝愛好者,平時經常買花種苗木來自己種植。幾個月前,他在淘寶網上購買了一些丹東草莓種子,準備在家自己種植。 “我當時要買紅顏草莓種子,商家跟我說沒有貨,還說‘丹東的更好’。都是假的,還分品種了!”一說起這事,張先生就氣不打一處來。 其實,在種植半個月未見發芽后,張先生便曾詢問過商家。商家讓他保持耐心等待,還告訴他春季就會開花結果。之后半個月里,雖然種子發芽了,枝葉卻越長越高,和平時見的草莓枝葉相去甚遠。 “正常的。”張先生再次詢問商家,得到的仍是對方肯定的回復。之后,不管張先生如何提問,對方都敷衍了事。這讓張先生越發覺得自己被商家欺騙了。 隨后,張先生詢問專業的朋友以及其他愛好者。這一問,讓他確認自己花兩個月時間養了盆草。氣不過的張先生再次找到商家,但對方再未理會。此時,離購買種子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也無法給商家差評,張先生只能通過追評來表達不滿。 “追評不影響他們的好評率,他們并不在意。”張先生稱他欲退款遭商家拒絕后,投訴到淘寶客服。可淘寶客服稱只能退錢,至于后續對商家的處罰會進行調查并按規則處理,但不會向張先生反饋處理結果。 “需要大批種植的買家基本上不會通過網購,而普通消費者損失有限,一般也不會計較,平臺也只是協商退款后再作內部處理。如果要進一步維權恐怕得打官司,普通消費者一般不會這么做。”張先生上當后詢問了不少種植群友,發現大多是不了了之。他認為,這也是網購假種劣種問題如此嚴重的原因之一。 “我現在算是知道了,買之前要看店鋪三項評分。其他行業我不知道,花卉行業只要有一項是綠色的就說明他們有劣跡。所以只挑三項全紅的,可以避開大部分不良賣家。”張先生說,因為這次被騙,他都快成網購專家了。 假種苗騙局令人防不勝防 同張先生一樣受騙的,大有人在。那么,這些假苗木的騙局有哪些操作套路呢? 騙局一:冒充“高科技”或稀有苗木。一些賣苗木種子的電商,為了能充分吸引消費者眼球,用制圖軟件“P”出一些造型奇異的稀有苗木,號稱“高科技”產品。在記者調查中,就有網友表示曾遇到賣家售賣宣稱能結出西瓜的樹、能開出各種顏色花朵的稀有花卉。總之,當你聽著賣家不斷的吹噓而產生購買欲,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付款后,收到的則是普通苗種。 騙局二:苗種隨機發貨。有些網友明明買的是桃樹苗,但最后種出來卻是其他品種,這種現象屢見不鮮!張先生遭遇的就是此類騙局。一些網店經營者完全是隨機發苗木、種子,可能就是以一種普通苗木“冒充”其他更昂貴的苗木來賣。幾個月后發現貨不對板時,買家不但損失了錢財,還白白耗費了培育的時間和精力,土、盆、肥料等也都白費了。而這個時候,買家一般已經對商品好評過了,即使聯系店家,也只會被對方敷衍應對。 騙局三:夸大宣傳。一些店鋪在賣樹苗時吹噓“零下40攝氏度的低溫凍不死”或者“當年就能結果”等。其中大都是虛假宣傳,根本做不到。 在記者調查走訪中,眾多遭遇以上騙局的網友態度不一,憤怒者有之,習以為常者有之,調侃面對者亦有之。 “被商家騙了,我找商家理論,商家就拉黑我,并且下架了賣此類種子的網頁。找電商平臺客服,客服說平臺會處罰商家,至于給買家造成的損失則沒辦法管。” “在淘寶平臺,現在買賣雙方評價完成并生效后的三個月內,買家將有一次追加評論的機會,但追加并不涉及原先的差評等級以及店鋪動態評分。如果購買好評后才發現上當,就盡快采取追加評論,避免其他買家上當。三個月應該也夠驗證真假了。” “這些商家心里有數,反正你買回去沒有一兩個月也不能開花結果。即使差評也不怕,花點錢返現。遇到難纏的也不怕,哪個店沒有差評,再說了也可能是人為原因導致種不出!” 雖然網友看法各異,但似乎有一點極為相似————賣家的不誠信讓網友既深惡痛絕又無可奈何。 當售假成了“生意經” 假苗木毀掉一個產業,砸的是農民的飯碗,也破壞了地方形象,甚至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現在比較可怕的是,少數人的行為影響了一大片。在我們行業內,有個別地區的種苗,我們都不敢買,這對當地行業發展無疑是打擊性的。劣幣驅逐良幣就是售假帶來的影響。”福建百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詔安縣華韻蘭花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南川告訴記者,作為業內人士,他也曾在網購苗木上栽過跟頭。 “我給小孩買花種,遇過不發芽的情況;而我自己購買的蘭花,也出現養不到一個月全部死掉的情況。這種銷售劣質甚至假種苗的行為很令人討厭。”陳南川也曾關注過這一現象。他對記者說:“現在對這方面的監管越來越嚴,是好事,但還存在很多問題。我們普通消費者在購買時要盡量找正規、有知名度的商家,同時注意口碑,從中認真分辨。” 正如陳南川所言,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在苗木行業并不鮮見。如今一提起網上銷售的假苗木種子,很多花木愛好者都會想到XX地區,甚至一些花友直接說,只要淘寶店標的位置是這個地區,根本就不買他家的東西。還有網友甚至出了一套防止被該地區商家欺騙的攻略。 “當時怕買到XX當地貨,特意選了家地址不在那里的店買,結果還是中槍,發貨地還是在XX,防不勝防呀!”林女士也是網售假種子受害者之一。 說到底,賣假苗木富裕了一部分人,最終受傷的卻是當地守本分的苗木經營者。一些信譽好的苗木經營者,受這些假貨劣貨影響,銷量大減。比如XX地區本身是一個苗木大基地,但是因為這些網上假貨劣貨的影響,直接導致眾多網友給這個地區打上了“苗木造假天堂”的標簽,大大影響了地方形象,無疑對當地苗木行業的打擊是相當大的! 如今,網上銷售假苗木種子問題,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相關部門也已經采取很多措施給予打擊。比如,淘寶曾開展專項打擊假花假苗種子的行動,關閉違規店鋪;也曾聯手當地政府對惡劣商家進行教育,外省有縣政府專門成立了網絡交易管理監察大隊,依法受理網上交易的投訴舉報,并依法查處違法行為,教育處罰多家店鋪。 但是,從事銷售假苗木種子的依然大有人在,又是為何? 首先,苗木真假難判斷,特別是外行人想要判斷真假,只能等苗木長出花葉果實以后,而這個時間往往要很久;另外,一些假劣苗木根本就沒有成活,在種不活的情況,店家就更有說辭推卸責任了。 其次,售假成本低、利潤高。店鋪里掛的成品圖也許是真實的,但當消費者下單后,商家就拿假貨劣貨濫竽充數。一單好幾倍的利潤,驅使很多人鋌而走險! 此外,還在于平臺的管理漏洞。在主流電商平臺,商品售出后,消費者確認收貨15天內可以維權,超過15天則維權困難。而很多消費者因為購買的苗木價值不高,又懶得走法律的途徑維權,結果給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機! 正是這些綜合因素,導致苗木種子售假現象頻出。 “這些商家如果準備賣假種苗,通常會準備多個身份證,同時開七八家網店,這樣即使被投訴查封,還能迅速換一家新店繼續經營。”一名售賣果樹苗的網店店主告訴記者,那些售假網店很難長久運營,“一般做一個廢一個,要不斷換新店。”他介紹說,注冊網店的資金門檻很低,押金只要一兩千元錢,“既然賣假,押金都不準備留的,誰先投訴就賠給誰”。 隨后,記者在一些電商平臺瀏覽發現,多數賣果苗的店鋪都是新店,且交易記錄多在最近幾個月內,這也在側面印證了這名網店店主的話。 不要讓“假”砸了 一個行業的飯碗 各行各業都會存在一些投機者,特別是還沒有建立起規范化運作的行業,亂象會更加嚴重。苗木種子行業就存在著諸多騙局,如以次充好、使用相似度高且價格低廉的植株來欺騙外行的消費者等。 網上購買種子,待發現貨不對板時,絕大多數是在種植后————出苗到成長為植株、收獲期間。此時往往已經是收貨三四個月以后,超過了網站所規定的合理退換貨時間,投訴維權的難度比較大。但維權難度大不應成為不維權的理由,就同“治理難度大,治理一樣要進行”是一個道理。 現有的有關于種子管理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完全覆蓋網上銷售,監管政策不明確、不到位。一般來說,網購種子產生的質量糾紛,只能通過電商平臺來解決。即使電商平臺有專門的糾紛投訴處理渠道,但是從網友的種種遭遇來看,其管理監督制度依舊不夠健全。 為維護自身權益,消費者可收集相關的證據,包括網上付款、收貨、種子播種后的長勢表現等能證明相關問題的圖片、資料等信息,提交給電商平臺的糾紛舉報處理部門,由他們來受理、認定事實并作出相應的處理。消費者還可以向售賣問題種苗的商家所在地的農業執法部門舉報,請求予以協調解決損失賠償事宜。 相關部門也應當加強對網上銷售苗木的監管,誰賣假貨處罰誰,用誰的證件處罰誰。因為開在線店鋪時是需要資質的,包括《苗木生產經營許可證》,所以處罰時是可以問責到具體個人的。另外,對于在線銷售苗木的經營戶,應當納入所在地區的苗木行業監管體制內。 此外,重要的一環在電商平臺。歸根結底,信用體系是電商生存生命線。作為平臺方,有責任有義務對駐平臺的一眾商家進行監管,這也是防止消費者權益受損的重要途徑。說白了,對于假貨劣貨的出現和泛濫,筆者覺得和平臺的監管不力有很大關系。 對于苗木類的造假,筆者認為一旦發現,首先應當立即處理封店;其次應當延遲售后維權天數;銷售種子、苗木等事關民生的商家,必須繳納足額且較高的保證金。在證件方面,要嚴格審查資質。苗木銷售主體要取得相關資質,尤其是《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等證件。此類店鋪商品上架,平臺應以人工審核為主,并和當地的農業部門合作,對網店進行聯合監管。同時,應加大處罰力度。在當前形勢下,應當抓典型,從重從嚴處理,在相關苗木行業里形成威懾。 (本報記者 洪凌霄)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